摘要:選取我院2016 年 1月~2016年 12月心血管內科收治的 9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經優質護理后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而發生護理缺陷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對心血管內科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時,應當密切留意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及時有效的保證與患者的溝通,能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內科;護理;防范措施
通過對不安全因素進行總結分析,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醫療糾紛。本研究探討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護理安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6 年 1月~2016年 12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 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 45 例。對照組男 25 例,女 20例;年齡 35~85歲;其中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20例,心肌梗死 11 例,風濕性心臟病 5例,先天性心臟病 4例。觀察組男22 例,女 28例;年齡 40~80歲;其中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23例,心肌梗死 13 例,風濕性心臟病 6 例,先天性心臟病 3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心血管內科常規護理模式,包括患者每日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等。觀察組患者給優質護理,即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若出現不安因素后,對其進行分析,并根據其不安因素提高護理級別。兩組患者經各自護理結束后給予問卷調查,了解護理過程中醫務人員的護理質量以及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感染、墜床發生率與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使用 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 n(%)表示,采用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檢驗,結果以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與護理因素兩方面,其中患者因素包括年齡過大35例、依從性差 27例、疾病相關知識缺乏15例等;護理因素包括護理人員安全意識不強 5例、護理專業知識缺陷 3例、用藥及操作不合理2 例、管理制度不健全 3 例等。
2.2 護理情況護理干預后,觀察組中發生感染 1 例,護理滿意度為 98.0%,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3、討論
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直接參與者與執行者,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護理質量及安全有直接關系,1)責任心不強:由于護理人員責任意識缺乏,只注重完成醫囑,不嚴格觀察、記錄病情,并且沒有及時與醫生匯報病情變化。護理人員要時刻意識到護理中的風險與法律責任,要及時發現工作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防止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2)專業知識缺陷:護理人員缺乏對心內科疾病臨床特點的了解,專業知識不足就難以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延誤治療。個別護理人員由于工作經驗較為缺乏,安全意識與服務意識都不高,而且缺乏主動性,難以滿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要求。
3)缺乏護患溝通:如果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護患溝通,會影響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及治療配合程度,影響患者健康教育質量。
4)用藥及操作不合理:心血管患者的用藥品種類多,而且用法與劑量復雜,因此在在配藥與用藥過程中要認真負責,避免藥物配伍或劑量錯誤。
5)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會造成護理工作流程脫節,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道德教育不足,導致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2)患者因素
1)年齡過大是最常見的不安全因素,由于患者的各器官與機能下降,增加了感染、墜床等事件的風險,增加護理難度。
2)患者由于多伴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通常護理依從性較差,不配合醫生與護理人員的相關要求,導致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③對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主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3)相關防護措施
1)強化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尤其需要加強對心理知識的認識及運用,更好的在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減輕痛苦。
2)對患者入院后的生活狀況、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受教育程度進行了解,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講座,通過與患者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不良情緒的發展,并適當的對患者進行引導,同時給予其信心,保持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
3)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對患者的內心變化進行了解,日常護理中注意言語上要溫和,動作要輕柔,給予患者關心及支持,引到患者說出自身的苦悶,并盡力幫患者緩解不良情緒。
4)強化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培訓,并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總結,教育護理人員應當嚴格做到“三查八對一注意”,并做到膽大心細,護理工程中盡量減少護理差錯,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5)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告知護理人員文書對患者病情的發展、治療及護理過程具有雙重法律效力,所以在記錄過程中必須保證文書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及科學性。
綜上所述,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復雜,通過開展相應的防范措施,規范護理操作,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