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及護理方法,總結護理體會。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7例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血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及護理方法,總結護理體會,為指導臨床護理PICC置管患者提供依據。結果:經過一系列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實施,17例患者的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均逐漸緩解,腫脹消退所用時間為4-18d,平均(8.79±1.22)d,無一例患者發展至血栓脫落、臟器栓塞情況。治療后所有患者均復查患側肢體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的靜脈血管壁附著的血栓均消失,血管全部恢復通暢,其中保留導管并接受治療的12例患者導管仍可正常應用。結論: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應積極采取措施護理,以促進血栓消退。
關鍵詞:血液病;PICC置管;血栓性靜脈炎;護理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在血液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包括靜脈營養、長期化療、骨髓移植等方面的應用[1-2]。PICC的應用避免了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此外還可減輕化療藥物對周圍血管的刺激作用。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發現,患者PICC置管后并發血栓性靜脈炎及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率較高。血栓性靜脈炎指的是靜脈血管管腔內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癥,且伴有血栓形成,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置管一側的肢體發生疼痛、腫脹[3]。本次研究選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7例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血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實施針對性措施治療及護理患者,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7例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血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例,女8例,年齡25-61歲,平均(43.45±3.15)歲,血液病類型:4例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6例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4例為MDS,3例為NHL。
1.2 PICC置管方法
17例患者均于化療前1-3d,實施PICC置管,11例患者所用導管為美國BD公司生產的單腔5F管,2例患者所用導管為巴德公司生產的單腔4F管,其余4例患者應用的導管為巴德公司生產的雙腔5F管。在行靜脈穿刺時,選擇左肘上貴要靜脈置管的有15例,其余2例穿刺位置則選擇左頭靜脈。17例患者均于PICC置管期間伴發了血栓性靜脈炎,其中于化療期間發生的有8例,于化療間歇期發生的有6例,于同胞全相合骨髓移植BUCY預處理中發生的有2例,其余1例患者于無關供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后21d并發血栓性靜脈炎,此外患者還合并有肝臟的排異反應,此前該患者以TBI+CY作為預處理方案,治療中于置管側肢體腋窩部位,進行了4次TBI照射。
1.3臨床癥狀及治療
患者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后,臨床癥狀包括置管部位及其周圍發紅、腫脹、皮溫增高、壓痛、臂圍加粗、觸之有硬結,嚴重的病變部位甚至累及整個手臂及肩部,詢問患者現病史,患者一般主訴為患處緊繃、腫痛等,NRS疼痛評分均介于2-5分。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于置管側肢體靜脈內,均可見血栓附于血管壁,通過超聲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可為其診斷。實驗室指標顯示呈現高凝狀態的有5例,白細胞指標升高的有7例,貧血的有14例,低蛋白血癥的有11例,存在明確感染灶的有13例,其中導管及外周血培養結果為陽性的有3例。
治療及護理方法:17例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均予以針對性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其中實施早期拔管的有5例,保留導管并予以處置的有12例。所有患者均遵醫囑予以溶栓、抗凝等治療,本次研究中有11例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療,但有6例患者生化指標中血小板指標過低,未實施抗凝治療。所有患者均抬高置管側肢體,約15-30°,并指導患者體位取健側臥位,需予以制動,以免因對患側肢體的壓迫加重病情,此外還需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不能按摩患側肢體,以免造成血栓從血管壁脫落,除溶栓、抗凝藥之外,暫時停止經患側靜脈注入其他藥物。局部應用無痛碘濕敷,每日2次,每次濕敷30min,此外還需應用高滲混合溶液對患側進行濕敷,每日2次,每次濕敷30min,高滲混合液的配置方法為:取20ml濃度為50%的葡萄糖溶液、0.5mg維生素B12注射液、5mg地塞米松、10ml濃度為25%的硫酸鎂、0.1g利多卡因,將上述藥物充分混合均勻。在治療期間,需監測患者的患臂臂圍指標,并注意觀察并記錄患肢溫度、皮膚顏色、皮膚腫脹情況等指標,以隨時調整治療及護理方案。此外,治療期間注意監測血常規、血凝常規等生化指標變化。
2、結果
經過一系列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實施,17例患者的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均逐漸緩解,腫脹消退所用時間為4-18d,平均(8.79±1.22)d,無一例患者發展至血栓脫落、臟器栓塞等情況。治療后所有患者均復查患側肢體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的靜脈血管壁附著的血栓均消失,血管全部恢復通暢,其中保留導管并接受治療的12例患者導管仍可正常應用。
3、討論
3.1 PICC置管后發生血栓性靜脈炎的原因
PICC置管時,導管直徑的選擇、合適靜脈的選擇、置管技術、患者血液是否處于高凝狀態、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瘀滯、化療藥物的應用等原因均是引發血栓性靜脈炎的重要因素。
3.2 PICC置管護理體會
首先,置管前應對患者進行評估,判定患者是否符合置管指征,有無置管禁忌癥,評估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活動能力、機體狀態等,對于血液高凝狀態的患者,必要時可采用抗凝措施治療,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目的。其次,置管中加強護理,首選貴要靜脈,減少并發血栓風險,選擇合適型號導管,并由資歷豐富護士進行穿刺,以保證穿刺一次成功[4-5]。最后,于置管期間積極進行導管維護,指導患者適度活動,并注意避免負重,每日密切觀察并詢問患者置管部位有無疼痛、腫脹、皮溫增高等疑似血栓性靜脈炎形成情況,監測患者的凝血、血常規等指標,如患者出現腋窩、肢體、肩臂部疼痛、酸脹情況,應高度警惕是否有血栓形成,并及早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以及早進行治療,緩解患者的局部臨床癥狀[6]。
綜上所述,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前需進行機體狀況的評估,并嚴格遵從PICC置管指征,置管期間加強對導管的維護,并采取血栓性靜脈炎的預防性護理措施,以減少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對于PICC置管伴發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應積極采取護理及治療措施,以促進血栓消退。
參考文獻:
[1]劉秋莉,李力,楊艷林等.前饋控制用于白血病患兒PICC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2):174-176.
[2]宋秋萍,唐萍.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的精細化護理[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1):35-36.
[3]尹桂花.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血液病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4):54,58.
[4]陳連帶,李柳英,黃婉娜等.兩種頸部靜脈阻斷方法預防血液病患兒PICC置管時導管異位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6,37(24):3787-3789.
[5]張慧敏,王敏,陳毓雯等.白血病患兒PICC導管破損的回顧性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3):2194-2196.
[6]姚晶晶,趙潔,梁玉婷等.腔內心電圖特征性P波在血液病病人PICC導管尖端定位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31):3271-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