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胃癌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以患者入院順序作為分組標準,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以以往常規方法護理,實驗組則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下降體重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下降體重,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8.13%),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取得了顯著效果,患者的胃腸蠕動恢復快速,且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值得推廣。
關鍵詞:胃癌;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
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性疾病中,胃癌屬于發病率較高的疾病,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在臨床實際治療中對患者康復情況觀察發現,患者極易因各種圍手術期的準備引發應激性反應,造成營養不良等多種并發癥[1]。為減少患者圍手術期應激性刺激,促進患者康復,臨床于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對圍手術期護理操作的優化,明顯減輕了患者生理、心理的應激性反應[2]。本次研究選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分析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護理中應用的方法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以患者入院順序作為分組標準,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實驗組有男18例,女14例,年齡51-86歲,平均(65.45±3.47)歲;對照組有男17例,女15例,年齡50-84歲,平均(64.37±3.51)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患者均經病理學診斷確診。排除標準:(1)需排除合并嚴重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2)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3]。(3)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無法配合的患者。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術前準備等,患者均于術前12h禁食、術前6h禁水,并常規進行腸道清潔措施準備腸道,術后常規補液3500ml,尿管留置3d,胃管留置7d[4]。
實驗組則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患者,護理方法如下:第一、為患者講解快速康復外科的定義、護理方法等相關內容,告知患者快速康復外科應用對減少應激反應的優勢等,為患者講解術前準備方法、術中配合、術后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做好手術準備,適當安慰患者,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第二、患者術前無須進行清潔灌腸、硫酸鎂清潔腸道等腸道準備措施,并且改為于術前6h禁食,并于術前2h口服適量葡萄糖,目的是為患者補充能量,提高患者耐受程度。第三、術前實施營養風險篩查,采用NRS評分量表,評價患者體質指數,同時評估患者營養攝取情況及體重減少情況,了解患者日常攝取食物種類、量等。匯總患者NRS評分,如NRS評分為三分或以上,則認為患者存在營養風險,需及時予以干預糾正,具體措施包括應用腸內營養懸濁液、豐富食物種類等,但避免進食過多,引起腹部不適。于術中對沖洗腹腔液體及補液液體適當加溫[5]。第四、術后盡早拔除尿管,鼓勵患者應用鎮痛泵,緩解疼痛,鎮痛維持48h左右,必要時應用鎮痛藥物,并調整至舒適體位。第五、術后指導患者盡早活動,術后6h,可調整至側臥位,并定期輔助患者翻身,早期可在床上活動四肢,術后第2d,可鼓勵患者下床行走。早期采用腸內營養為患者補充能量,并觀察患者的耐受情況,如耐受良好可逐漸增加泵入劑量,待肛門首次排氣后,則改為經口進食[6]。
1.4觀察指標
(1)肛門首次排氣時間。(2)首次排便時間。(3)住院時間。(4)體重減輕情況。(5)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5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數據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下降體重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下降體重,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8.13%),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治療及護理中,其原理為通過臨床實踐以及一系列的醫學證據總結,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個體化的護理策略,此外還需盡量減少患者生理、心理受到的刺激,從而促進患者機體盡快恢復。
與以往傳統的護理干預措施相比較,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優勢包括:縮短禁食時間,確保了能量供應,提高了患者對手術耐受性,術前無須消化道準備,減少了水電解質紊亂發生風險,術前營養評估有利于臨床全面掌握患者營養狀態,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促進患者胃腸蠕動。本次研究中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下降體重均明顯減少,且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至6.25%,明顯優于對照組恢復情況。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取得了顯著效果,患者的胃腸蠕動恢復快速,且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機器人與腹腔鏡外科專業委員會.胃癌胃切除手術加速康復外科專家共識(2016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7,16(1):14-17.
[2]劉艷梅,荊元,李文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2):285-286.
[3]劉小龍,徐向杰.臨床護理路徑結合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9):120-122.
[4]李三萍,栗云雁,劉海峰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2):298-300.
[5]賈葵,陸利生,何敏英等.降低胃癌快速康復治療患者術后腹瀉發生率的護理專案管理[J].護理學報,2017,24(3):18-20.
[6]孫敏,吳宗琴.快速康復護理對胃癌圍手術期患者早期下床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7,7(2):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