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效果影響。方法:選取62例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并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有31例,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31例,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經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中有16例患者護理效果為顯效,且最終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83.29%,而在對照組患者中僅有7例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總有效率僅為71.9%。除此以外,在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與護理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相差不大,但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結論:為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與護理效果,因此建議推廣使用。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
基于臨床分析發現,造成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該疾病也被稱為膿毒性休克,在為患者提供臨床治療的基礎上,同時需要為患者提供更科學有效的護理,綜合護理方法就能夠為感染性休克患者進行全面綜合及時的護理[1]。鑒于此,為了深入探究該種護理方法在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使用效果,筆者收集了我院62例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開展了本次臨床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臨床研究資料選取了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有24例腹腔感染患者,有34例重癥肺炎患者,有2例化膿性膽囊炎患者。上述62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每組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均為31例,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患者年齡在21~69歲,平均年齡為45±1.7歲,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在20~67歲,平均年齡為47±2.1歲,患者性別、年齡等均有有可比性,但是p>0.05無統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1)上述患者均出現感染灶,且經過相關檢查,確診患者為感染性休克患者。(2)知曉本次臨床研究并同意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在為患者提供良好治療環境的基礎上,檢測患者臨床情況以及病情發展情況,并在遵照醫囑的情況下給予患者藥物護理。
觀察組:為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重點包含以下幾方面護理內容。一是病情監測護理,定時檢測患者體溫、血壓、膚色、脈搏、呼吸以及脈壓差,同時根據患者體溫情況,適當調整重癥監護病房溫度;二是提供良好的體位護理,為了保證患者臟器供血正常,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適當提高其頭部以及軀干,并在此基礎上減少搬動患者的次數,使患者血壓以及心跳處于正常狀態;三是用藥護理,基于檢查所得出的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進行藥敏試驗,從而制定出更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的藥物治療方案,選擇出更適合患者使用的抗菌藥物;四是擴容護理,為了改善患者體內循環情況,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遵循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的原則,除此以外,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要及時觀察患者氣促肺部啰音等現象,促使患者能夠盡快糾正休克狀態;五是并發癥護理,對于重癥患者而言,其本身病情嚴重程度更重,因此,當患者出現病房感染性休克情況時更容易出現其他并發癥,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檢測患者疾病情況,若發現患者出現頭暈、嘔吐等不良現象時,需要及時報告給患者主治醫師。
1.3 臨床觀察指標
此次臨床觀測的指標有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
顯效:患者意識基本得到恢復,同時周圍微循環灌注效果得到良好的改善,脈壓差>30mmHg,收縮壓>90mmHg,每小時尿量能夠達到30ml以上。
有效:患者意識有所改善,雖仍需藥物控制血壓水平,但脈壓差>30mmHg,收縮壓>90mmHg,每小時尿量也能夠達到30ml以上。
無效:患者疾病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現惡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包對本次研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3 討論
在臨床中感染性休克屬于一項常見疾病,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當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時,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更會造成患者器官功能受到損害,循環容量出現不足,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經臨床統計發現,感染性休克也是造成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2]?;诖耍托枰獮樵擃惢颊咛峁└行У呐R床護理服務。與以往臨床中所使用的常規護理措施相比,為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時,患者心率、血壓、脈壓差、尿量都得到了明顯改善,且通過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更有效的發現患者異常狀態,進而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保證患者生命安全。通過分析本次臨床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手段的觀察組患者最終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達到83.9%,而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僅為71.9%,同時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總而言之,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僅需要得到及時治療,更要得到科學、有效的護理,基于本次臨床研究發現綜合性護理干預臨床護理效果更為理想,患者血清C蛋白水平能夠得到良好改善,為此建議日后在臨床治療中配合使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手段。
參考文獻:
[1]晏娟.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效果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05):154-155.
[2]俞建娣,趙偉英,王志娟,俞飛云,樓丹.綜合性護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02):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