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凝血檢驗時血液標本的放置溫度及時間對凝血檢驗結果的影響評價。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進行血液檢查的患者99例,清晨空腹取血離心收集血漿,平均分為三組,A組立即進行凝血檢測,B組分別在2h、4h及24h進行凝血檢測,C組分別在4℃和-20℃保存24h后進行凝血檢測,比較不同時間及保存溫度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結果:放置時間對FIB無顯著影響,但8h的TT及24hPT、APTT及TT顯著升高,而放置溫度對PT、TT及FIB均無影響,在-20℃時,APTT顯著增加。結論:血液標本放置時間對凝血檢查結果影響較大,在臨床應用時,應及時分離血漿,可在-4℃短暫保存。
關鍵詞:血液標本 凝血檢驗 放置時間 放置溫度
凝血功能檢查是臨床上日常體檢及術前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檢測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及纖維蛋白原(FIB)等四項檢查,而檢測結果的準確及可靠度與血液標本放置的溫度與時間密切相關[1]。本文以標本放置的溫度與時間作為研究變量,探究其對凝血檢驗結果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進行血液檢查的患者99例,包括健康檢查及術前凝血功能檢查,排除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凝血功能障礙等血液疾病患者,其中男50例,女49例,年齡21—47歲,平均(33.41±4.86)歲。
1.2檢測方法
99例受試者于清晨空腹取血,經臂靜脈采血3ml,裝入含有200μl枸櫞酸鈉的采血管中,采血完成后,立即將血液標本以4000rpm的轉速離心10min,得到無溶血、顏色等淡黃色的血漿,將上述血清分為3組,A組立即進行凝血檢測,B組分別在2h、4h及24h進行凝血檢測,C組分別在4℃和-20℃保存24h后進行凝血檢測,比較不同時間及保存溫度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
1.3統計學方法
血液標本不同時間及溫度凝血檢測四項指標的結果均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值<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標本不同保存時間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
2.2標本不同放置溫度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
3討論
凝血檢查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液檢查項目,其對患者的凝血功能檢測、血栓等病變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凝血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患者的手術方案及治療過程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隨著技術的發展,凝血檢測技術的設備及檢測方法的先進,凝血檢測越來越方便[2]。但是目前臨床上仍存在多種因素影響患者的凝血檢測結果,如:由于患者眾多,血液標本在采集后不能及時處理,則血液標本的放置時間及溫度會對凝血指標的檢測造成影響[3-4]。對于凝血檢測的適宜時間及溫度,美國臨床試驗標準化委員會推薦:PT和APTT測定在2h內完成。但在臨床工作中,可能會出現患者較多,人力資源分配不當[5],造成血液標本未能及時檢測。本次研究通過設置不同放置時間及溫度對標本的凝血檢測指標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放置時間對FIB無顯著影響,但8h的TT及24hPT、APTT及TT顯著升高,而放置溫度對PT、TT及FIB均無影響,在-20℃時,APTT顯著增加。
綜上所述,血液標本放置時間對凝血檢查結果影響較大,在臨床應用時,應及時分離血漿,可在-4℃短暫保存。
參考文獻:
[1]胡曉紅.凝血標本放置溫度、時間對凝血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27):6054-6055.
[2]丁素碧.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標本放置溫度、時間對凝血檢驗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08):30-31.
[3]胡二紅.標本放置時間與溫度對凝血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6):143-144.
[4]沈偉,楊煉,羅德幸.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標本放置溫度、時間對凝血檢驗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08):1448-1450.
[5]趙欣宇,宋鑒清,張麗霞.標本放置時間對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檢測結果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07):65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