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佩樺老師是江蘇特級教師蔣守成老師領銜的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之一,采訪她也是因為蔣老師的推薦。讓我略感意外的是,她是來自鄉村小學的一名教師。而在了解了她對自己所在的學校、對身邊的學生的熱愛,她對教學的熱忱,特別是看到她與學生在一起時的純真笑容,我意識到,她就是我要采訪的最合適不過的“90后老師”了。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大學四年,在陶行知思想的熏陶下,我的內心對講臺的憧憬越發強烈。懷著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無限熱情和美好向往,2012年我終于在一個美麗幽靜的鄉村小學——金壇西旸小學,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
迷霧森林:磨礪才剛剛開始
仍記得,真正站上講臺的那一刻,看著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望著一雙雙懵懂的眼睛,我不禁問自己,面對這一個個純真的孩子,我該怎樣為他們的童年描繪絢爛的色彩?突然間,我覺得自己猶如一頭迷路的羔羊,在霧茫茫的森林里,不知該往何處前行。
剛工作一個月,我迎來了教師生涯的第一次公開課。在這一課中,一年級小朋友將初步建立空間立體圖形的概念。這對他們來說是極其抽象的,怎樣才能化解這一難題?我想,借助具體的事物幫助他們理解才是最有效的途徑。但是,因為這是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且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陪伴他們的大都是老人,如何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從生活中收集這些相應的材料并帶到課堂上,成了我課前最大的煩惱。
考慮到有的學生難以完成這樣的準備工作,我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圖文并茂的紙條。在紙條上,我用貼圖和畫圖的方法,告訴家長需要幫學生準備的物品。放學前,我把字條發給學生,告訴他們這是一項特殊的作業,要和家長一起看字條,并根據字條的指引收集材料。第二天,我發現,所有的孩子竟然都很準確地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還有小朋友激動地對我說:“老師,我喜歡你的這個作業。你趕快給我們上課吧!”看著孩子們躍躍欲試的神情,我也瞬間信心倍增。果然,因為課前準備到位,我的這節公開課,獲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這對于初出茅廬的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激勵。
教育是個難題,更是門藝術。無論是多么微不足道的細節,只要用心對待,多加思考,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成長之路比較迷茫,但是,我似乎找到了前進的方向,腳步愈發堅定。
破曉晨光:奔走于成長之路
教師是教學者,更應該是學習者。工作四年來,我一直積極外出學習,吸取他人經驗,對課堂教學逐漸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有人說,在前行的路上,一個人可以走得好,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我的成長也同樣離不開團隊的助力。尤其自成為蔣守成名師工作室成員以來,學習磨礪的機會更多了,可以說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打磨,每一次研討都是一次成長。
如今站在講臺上的我,已沒有了當初的迷茫和膽怯,課堂教學越來越得心應手,越來越自信。我針對低年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中加入了生動有趣的情境作為主線,比如“小兔過生日”“熊大熊二智斗光頭強”“小兔和朋友們的郊游”“跟著巧虎探游數學王國”等。我用一個個完整的情境串聯起一節節有趣的課堂,并輔以生動的課件,學生們學得不亦樂乎!而這樣的情境課堂,也逐漸成為我數學課堂的一個特色。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給他們制定了一套獎勵方案。我在班上開展了“紅花積累賽”,達到數量要求的可以來我這兌換“作業免做卷”一張,甚至可以獲得“換書卡”一張,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在一次金壇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作為新教師的我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這樣的經歷對我來說彌足珍貴!
正是這樣一次次地外出磨礪,一次次地創新構思,讓我越來越清楚自己在教師這條路上應該怎樣前行。現在的我,之前心中的迷霧在漸漸消散,一絲喜悅開始在心間蔓延。
陽光明媚:和學生共創美好
我相信,親其師,就能信其道。90后的我,充滿童心,充滿活力。我積極了解他們的喜好,加入他們的游戲,和學生的關系也因此親密了許多。數學課后,他們總喜歡圍著我嘰嘰喳喳,一張張稚嫩的臉蛋,一個個匪夷所思的問題,讓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驚喜。
記得有這樣一個小男孩,他自控力差,學習也不用心,經常惹出大大小小的麻煩。有天午休,天氣涼颼颼的,一陣風吹來,正在教室里批改作業的我,忍不住打了個寒戰。沒想到,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竟然落到了他的眼里。他走到窗戶邊,輕輕地關上窗戶。我在驚喜之余,感動不已……
這件事引發了我內心的觸動。我不禁反思,我對他們的關注,是不是還只停留在學習方面,并沒有真正去觸及他們的成長。之后,我開始轉變自己,除了關注學習,更用心去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并為他們精心設計不同的活動,為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不知不覺中學生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自信。而學生的改變自然也感染著我。 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愈發濃烈。
經歷過幾番磨礪,回首自我成長,在不知不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蛻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也許是對成長最好的詮釋。
成長的路很長,而我需要學習、磨礪的地方還有很多。在這一路上,我會心懷感恩,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