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并非我本意
碩士畢業后,從小熱愛寫作的我,奉父母之命無奈地放棄了中意的工作,回到家鄉。一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好在念研究生時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又因一次契機,我來到文景中學,成為一名政治教師。起初,我內心的抗拒始終大于憧憬。尤其面對著基礎一般又調皮搗蛋的學生、承擔著每天繁雜瑣碎且無所適從的本職工作、感受著學校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前沿的發展理念時,誠惶誠恐的我只想逃離!
當我第一次站上講臺,頭腦一片空白,拼命回憶著自己念書時的老師都是什么表現,然后假裝鎮定自若地模仿……就這樣,從來沒想過投身教育事業的我,“連滾帶爬”地撐過了試用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由于我所任教的班級都屬于所謂的“B層班”,學生們基礎薄弱、思想渙散,顯然僅憑我一己之力很難在短期內抓好他們的成績、扭轉他們的意識,而我本人又不愿放棄他們、敷衍工作,于是,我在保證完成每堂課的教授任務后,主動跟他們聊聊生活的意義,包括他們迷茫的問題。
記得有學生問我:“謝老師,我們為什么要學政治這門課?”我這樣解釋道:“政治不同于其他學科,也許你上了幾年政治課都總結不出它究竟講了些什么,但它教會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包括今后立足社會為人處事的情商。我們現在學這門課,并不是要死記硬背條條框框,而是從中找到有利于自己成熟的部分,讓自己變得更可愛、更有魅力,長大后,能成為正直善良的人……”
我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解答學生的疑問,初衷是希望學生們能在不抗拒教材內容的同時,真正去體會“政治課”和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是對于“B層班”那些在初中畢業后很可能不再繼續念書的學生們,幫助他們在邁入復雜的社會之前、累積充足的理論武器以保護自己。
或許對于這些十來歲的孩子而言,我的解答難免抽象了些,他們的神情是似懂非懂的,但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越來越好、作業也交得越來越齊了。
坦白講,相比班主任和主科老師,身為副科老師的我,本不用花費太多的心力。但想到“政治課”的特殊性,我還是非常注重從心理上關懷學生。時間久了,我發現那些不遵守紀律甚至“玩世不恭”的“差生”們,其實從小學時就經受了太多批評,那種缺乏自信的頹敗感伴隨著青春期的來臨,在升入初中后愈演愈烈,如果在新的環境里延續著曾經的失意,怕是這些孩子們以后都難以重塑自信了。于是我常常在課堂上鼓勵他們,從來不寫作業的“搗蛋鬼”偶爾交了作業,即使錯誤連篇,我也會三番五次提出表揚;每當我提問了超綱的問題,如果有人回答了,不管對錯,我都會表示“贊嘆”:“XX說得特別好!咱們班就是厲害,老師在別的班提問都沒有人回答呢!”
而每一次大考小考后,看著學生們沮喪的臉,我總會安慰他們:“雖然咱們沒有念重點中學,甚至沒有進入重點班,但成績并不代表一切,更不能預示三年后的中考結果……只要你們多發掘自己的優勢,畫畫也好,跑步也好,甚至你什么也不擅長就每次值日時把教室打掃干凈……你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以后一定能在社會上立足。”
人生第一次公開課
在日積月累的實踐工作中,我逐漸激發了自己的潛力,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獨有的教學思路。尤其參與了學校的“八課名師鍛造工程”,講了人生第一次公開課后,我信心倍增。
那一節公開課題目是《增強生命的韌性》,是關于“挫折教育”的話題。我提前兩周精心準備,并聽取了身為某小學校長的媽媽的建議,用彩色卡紙剪裁了幾組帆船造型的教具,設計了幾個和中學生息息相關的挫折案例,打印在了船身上。問題包括考試失利被家長批評怎么辦?對自己外表不滿如何調整心態?遭遇校園霸凌該怎樣處理等等。目的是用相對靈活的方式削弱“挫折”這一命題的沉重感,讓學生能參與其中。上公開課時,我將每道題目分給每個小組,又給了組長空白的“風帆”,告訴他們將想出的解決方案寫在上面。
那些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關鍵時刻非常替我爭氣,大家競相涌躍獻計獻策,以至于好幾個組的“風帆”卡片都快要寫不下了……
我課堂設計的初衷是希望學生不僅掌握考試卷上的理論,更希望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學習應對成長的種種磨難。那堂課大獲好評。過后領導和同事紛紛向我豎起大拇指,主任還悄悄問我是不是找了專家指點。
而我知道,我能有點滴的進步,離不開文景中學這片肥沃的土壤滋養,也少不了從事過教師職業的媽媽的言傳身教,最主要的,是我自己已經漸漸接受了“教師”這一身份的設定,我開始愛上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了。
當“副班主任”讓我和學生更近
由于學校大,生源多,班額基本在五十名學生左右,每個班都配備了“副班主任”,職責就是協助班主任工作,當班主任缺勤時,全權肩負起管理整個班的責任。
學生最怕的是班主任,最不怕的是副科老師。而當我這個副科老師搖身一變成了某班的副班主任,孩子們感到既新鮮又陌生。我則很珍惜陪伴他們的機會,因為偶爾體驗體驗當班主任的感覺,還真是不一樣呢。
回顧自己與文景中學結緣的這段日子,幾乎所有與工作相關的事情我都是從零開始。正如我在第一次年級組會上說的:“來到這里,我既當老師、也當學生。”
終于發現,與文景中學的師生相遇,是另一段美好行程的開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