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老師在如何教和指導如何寫上花了很多精力,卻對好作文的標準并不重視。
只要翻看諸多高考優(yōu)秀作文、示范作文集,就能發(fā)現(xiàn)那種熱衷“作注”回避“思考”的、繡花枕頭塞爛稻草的、事不達理胡攪蠻纏的、見識淺陋素養(yǎng)堪憂的“范文”都可信手拈來。
這不僅牽涉到是否給錯分,還直接影響到文風、文品乃至人品的養(yǎng)成和寫作教學的宗旨。
從這一點上來說,弄不清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壞作文,想設計出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案,想有效指導學生的審題立意構思,完全是自以為是和自說自話。
為什么寫,為什么教,也就是作文教育的擔當或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們對美國中學生的寫作教學考察后發(fā)現(xiàn),他們寫作最主要的特點是“運用批判性思維,組織對話討論,展開頭腦風暴,問題驅動,讓文本生發(fā)出豐富的思想” “用探索性寫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促進自我的成長”等。這才是指向了生命的成長的寫作。
反觀我們的應試作文,一會兒典故,一會兒童話,一會兒名人軼事,然后升華到人生哲理,真性缺失,離道貌岸然不遠—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忘記了為何要寫作。
從具體的過程來看,寫作需要有“表達目的”和“讀者在場”的意識—在我為什么要寫,我是誰,寫給誰看,表達什么的觀照下進行。
干預現(xiàn)實、反映生活、交流溝通、表達情緒等都是“表達目的”,眾所詬病的學生文風的文藝腔、浮夸不實、套話連篇,固然有非語文因素比如社會環(huán)境、應試教育背景的原因在內,除此之外,“表達目的”和“讀者在場”意識在文中的失位,也是學生作文呈現(xiàn)“無用、無意義、無分析性”的重要原因。
平常我們常拿學生打趣,作文寫得不像樣,寫起情書來倒是文采不錯,這里面包含的正是寫作的“目的性”價值。
寫作教學教什么?過去強調或呈現(xiàn)最多的是諸如審題立意、謀篇布局、修改潤色、如何開頭結尾等技法,極少關注寫作目的。因為目的缺位,連帶著寫作教學內容只偏于技法而不注重目的觀照下的教學內容序列的生成與構建。
一旦關注“表達目的”和“讀者意識”,作文中的高腔、花腔、套話、廢話、不講理自然迷惑不了我們。
有了這個出發(fā)點,我們也許需要對目前占主流的學生作文做一番“祛魅”。
這個“魅”是什么,是假、丑、庸但又打扮得漂亮的東西,平庸不可怕,但裝出美麗就是惡。
它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情況:
(1)“代言”或“作注”,回避“思考”
高中生的作文絕大部分是“注解”命題,而不是就命題提供的“命題”展開研究和思考。這是高中生寫作中最大的問題,當然這與中國式作文命題的方式有關。
這種作文在高中生寫作中大約占到80%——他沒有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與理解,只要做好一件事,為出題者的“命意”去作證,作注。它不會有作者立場,不會有讀者意識,不需要有具體情境,呈現(xiàn)給你的是空話、套話、廢話,是為中國式命題導致的假寫作。
(2)文藝腔偏好
我對“文學性寫作”懷有警惕,文學化和文藝腔,美文和才思,也就是所謂“文筆”歷來享有很高地位。
我不是說“文筆”是個壞東西,而是說它至多是寫作的一種色彩性質的東西—有它,可以增色,沒它,也不是什么問題,最起碼不能讓“文筆”成為作文評價的最顯性指標。
但現(xiàn)狀是,在高考評分當中,在立意合格的基礎上,文筆幾乎成了最主要的得分寶器。一批批被師生奉為典范的小文藝文,卻隱藏著巨大的器質性毛病——無自己的觀點,放大所謂生命感悟,淪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或索性是雞湯文藝。
為什么要反對文學性寫作成為主流,因為我們的寫作不是為了培養(yǎng)作家。
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語言表達素養(yǎng),這是寫作的起點和出發(fā)點。文學性寫作,對于少數(shù)學生來說,可以是愛好,可以是專攻,但它不能成為作文評價的主流價值觀。
(3)見識素養(yǎng)和理性思考嚴重不足
在我們學生的筆下,比比皆是道德文章和人生標簽。
在應試模式下,它表現(xiàn)為人格和文風中的做作、矯情,與真實的生活態(tài)度毫無關聯(lián),所寫不是自己所想。而真正意義上的作為公民的擔當與見識,理性的思考與見識,在學生的作文中卻近于荒漠化。
他們可以證明“苦難興邦”,可以證明“逆境成才”,所用的方式是舉例—三五個例子和名人的故事,似乎就能證明他要表達的觀點。而事實往往并不能論證觀點,哪怕事實再多也不一定有用。
因為,事實是具體的個例,而觀點代表的是普遍的規(guī)律,這兩者之間并非緊密的邏輯關系。
比如,我們可以舉10個經過苦難而后成功的人,并不能證明苦難有助于人的成功,為什么呢?還有90個因苦難而毀滅的人;受苦難的人成功了,他的成功并不是苦難助益于他的。
但我們學生淺陋的思維習慣,就經常能完成“苦難造就人的成功”的荒謬論。
理性思考不在場,分析性寫作缺位,“幸存者偏差”和“不當取樣”“以果導因”的邏輯謬誤比比皆是,事不達理,素養(yǎng)低下。
所以說,作文教學的改進當從“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作文”開始,從寫作的根本目的出發(fā)。
(陳興才,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江蘇師大、陜西師大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