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予馨
巴渝人古予馨,自詡新青年嗜書者也。
既及笄,自初升高,得入重外門墻。幸師長鞭駑策蹇,得入前十。授校十年國學社之社長,秉恒心,興社義,傳國學,率社員俾社位“全國百佳社團”之列,巴渝僅三個獲獎社團之一。又獲稱之“五星級社團”,大慰。后有報社訪吾,又登吾社活動“英語國學堂”于雜志《課堂內外》,自不必多說。
八月,及首都參加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入闈作《遇見》一章輒去。何曾想,鬻駑竊價,有幸獲全國一等獎。
吾自是江邊小女,好美賦,好文墨,好瘦金體,好書香,好漢服,好妙曲。毋敢比石崇,秀蘇文,給蘇秦,逸林鶴,忠羊公。但有志于四方,將以期不墜初心,變更劣俗。
恍惚一覺醒來又是盛夏,頭頂吊扇嗡嗡無閑暇,蟬鳴一寸寸拉長繞枝丫,而您著一襲秋香色旗袍,穩穩地站在講臺之上,黑發溫順地伏在肩后,長眉斂煙,明眸盛水,一如往昔。
看到初中同學給我發來您在孔子學院教書的照片時,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時光,黑板爬滿“之乎者也”“加減乘除”,粉筆揚塵,硝煙四起。我依舊是每周都要瀝干了心血寫隨筆,再期待能站在講臺上念給大家聽;而您則是安靜又典雅地站在一旁,一字一句地聽講臺上的我念文章,末了再給出二三精煉評價。一時間,我竟是隨了回憶起相思,忽然有些想您,我的老師。
初中時有次上語文課,談到如今社會上利用人們善心騙取錢財的乞丐時,您說,只要看到路上有人乞討,不論真假,自己都會給他們一些錢。您還說,您寧愿自己被騙。說這句話的時候,您雙頰抹了淡淡的紅,眼里是成片的花開,長長久久地不敗。當時我心下想,多么善良的人,多么柔軟的心呵。對于社會上消極的現象,不是口沫橫飛憤世嫉俗地批判,而是自有一套蓄滿寬容與惻隱的做法,不受限,不迷茫。彼時日光正好,一寸一寸地從窗口涌上白墻,攤開一墻的舊事,晾曬著過往,坐在窗邊的我,一不小心就染得滿袖金黃。而眉梢也沾了這暖色流光的您,襯著溫柔羞澀的神情,并著一味昏黃的日光,就那么直直地撞入我回憶里。
于是,讓我記得最深的不是歷來老師們嘔心瀝血誨人不倦、夜半改題挑燈備課之類感動人們的事,而是這個長駐在腦海中的場景。每每想來,就覺得連指尖都繞著一截暖意融融的日光。是呀,不是因為您如千千萬萬個老師一般三年如一日地教導我們,而只是因為您就是您,沒有老師故作嚴肅的姿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您。
記得初一與您初見,您一身利落又不失柔美的裝束,身姿傲然地站在我們面前,雙眉輕斂,唇不抿而威,聲調清冷卻又能抽出兩三絲女兒家的婉轉,讓我們直呼“高冷”。印象中您總是優雅的,一舉一動都顯示出度盡春秋后沉淀下來的風華,走路總是目視前方,步伐穩重而悠然,一步一步,像從李賀筆下的千軍萬戈上踏過去,隱隱透出些霸氣凜然來。
因此,我們對您是敬畏的——也是敬,卻只敢遠觀。后來有一次,看您在全班面前念一段課文,念到一半便雙頰緋紅地笑道:哎呀,從讀書時就像這樣,只要當著很多人面朗誦就容易臉紅,有些不好意思。說完,還作勢用手扇了扇臉,表示自己也不想臉紅。那時我才從心里漸漸喜歡上這個氣質優雅卻坦率、有些小羞澀的老師。
總愛聽您講古今中外百家千人的軼事,也愛看您將滿腹詩書輕巧地織作幾段生動活潑的小故事遞到我們耳畔,如魯迅家道如何中落,沈從文如何教導學生寫作,張愛玲早期如何追求小說的悲劇美……不知不覺間,我們積淀就層層厚了起來,連看著窗外那一尺薄薄的霧也覺得如顧城北島一般的朦朧。
最記得的是,您講過,林清玄在路上看到一只折翅的小蟲,也愿將其納入掌中,再輕放至無人踏足的草間。多少有些眾生平等的禪意。您說,這也是一種善意與寬容。于是,從那眉目分明的一刻起,我就明了,當一寸心能不計較地裝下一只卑微的斷翅蟲蜚時,心便寬得能容下整個世界。后來的后來,也依然懂得邀一位不完美的人駐心,懂得別一枝已開敗的花入夢。連看到李義山的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也會在心中輕嘆:那樣柔軟又廣博的胸懷,即使是殘荷,也值得納入心間,細捻一縷寂寞雨聲。這一性格的形成,也要歸功于您。
您也時常在課堂上與我們打趣,比如講一些滑稽的笑料,說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輕盈美麗得像永遠18歲。也是那時,您以言行讓我懂得了文學的作用 — 它能讓人永遠詩意地活著,讓你我在襟前別一段綺麗的心情,去對三秋時光,去邀一方青草。
想我對文字深厚而綿長的執念,也是從您這兒養起來的吧。因您肯每周仔細讀我們連同另一個班一百多篇隨筆,我才愛字字斟酌成篇;因您總是要求我們寫讀書筆記,我才嗜書成食;因您要求我們每人都要背得幾首宋詞,我才能于最深的紅塵里重逢一出少年游;因您肯每周抽一大筆上課時間來讓我們閱讀,我才發現那些有文字作陪的日子都被養得細水長流;因您總是活得美好又詩意,我才懂得何處不成詩。因您就是您,毫不掩飾地將最真實的一面拿給我們看,我才如此想念您,我的老師。
您是我山路迢迢行到水窮處淡淡的起云,您是我懷抱綠綺弄罷琴弦上綿長的顫音,您是我花老草衰雁去雨收也不會忘記的那個您。
今年春節,照例給您寫祝福在收到您回復的一霎,眼前又浮現您眉目安然的樣子,師者,莫如斯。
后記
其實在看到“我的老師”這個題目時,心中幾乎是一霎就想到了她。除了老師以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思想人格以外,她的教學方法也確實算得上是有效率又讓人有興趣。我們每次上語文課都會分成幾個小組,每個人都要以組為單位準備課前預習工作,如所學課文的作者資料、文章相關信息等,這也讓我們形成較厚的文學積淀。而如何提高我們的積極性呢?老師的手段是獎品和減少作業—每次上課每組組員都能以回答問題加分,除此之外,還有組員隨筆、默寫等也能為自己的組掙分。每周計算各小組總分,得分第一的小組的組員不僅可以得到獎品,還能免做周末作業。至于獎品的由來嘛,是由老師自己出錢買的,這也讓我們同學皆嘆:教書在老師眼里已經不是一種職業了,而是一門藝術呀!老師也會讓同學排演課本上的經典課文,并拿出整節課的時間看同學們表演。正是因為老師這樣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課堂上的氣氛總是熱烈而富有生氣的,所以我們雖沒有做成山成海的作業語文卻經常考年級第一。
老師現在非洲孔子學院教書,廣闊草原,灼人烈日,干旱氣候,很難想象她如何在這樣完全與亞洲相異的環境下繼續保持她的優雅。不過,在看到她近照的那一剎,心中的擔心也好猜疑也好,一切都塵埃落地 ——依舊是那個袖攬詩意的老師,就像我文章開頭說的,一如往昔。是呀,何必擔心,真正的優雅何懼這黑白俗世相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