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當前,我國鄉村教師約有330萬人,他們承擔著幾千萬鄉村學生的培養任務,為鄉村教育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名年輕的鄉村教師說過,“無論前方是黃塵飛揚,或是靜水無波,都會堅守自己心中的信念,伴隨大山的孩子們快樂地走下去!為了大山里的那些期待的眼神,為了心中教育的信仰……”正是因為有太多這樣的鄉村教師,鄉村孩子才不會輟學;正是鄉村教師默默堅守,才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鄉村,實現人生理想。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絕不能虧待那些富有良知而沉默的鄉村教師!與城鎮教師相比,鄉村教師所處的條件很艱苦,負載的工作量驚人,但待遇普遍不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很多地方做教師還比較清苦,特別是農村基層小學教師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質生活不是很寬裕,有些家庭負擔較重的教師生活還比較困難。
——人民網 評
陶行知先生曾說:“學校是鄉村的中心,教師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小而言之,全村的興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運都掌握在小學教員的手里。”鄉村教育除了關乎就近入學、教育公平等問題之外,還直接關系到鄉村的活力與復興。當孩子們的瑯瑯書聲和歡聲笑語重新回蕩在鄉村之時,那些呈現凋敝跡象的鄉村便會即刻恢復勃勃生機。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鄉村教育的未來才值得期待。
——蒲公英評論網特約評論員
中國教育存在兩大難題需要攻克,一是擴大教育公平,一是提高教育質量。這其中,鄉村教育的公平和質量問題,尤為突出,相對于城市學生來說,我國鄉村地區的學生面臨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全面不公平,學生只能進條件落后的鄉村學校,接受教育質量比城市地區低的基礎教育,在升學中,也和城市學生處于不平等地位——升入重點高校的農村生比例在本世紀最初十年持續走低。
國家近年來狠抓“結果公平”,推出了國家扶貧定向招生計劃和農村生專項計劃,意圖補償農村生的高考公平,這有效提到了農村生上重點大學的比例。但是,必須意識到,不管怎樣補償,能進重點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整體提高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讓所有農村生都接受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才是真正落實教育公平。
發展鄉村教育,補上這一中國教育的短板,是我國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政府部門發展教育的基本職責所在——一國的教育水平不是由最高的那部分決定,而是由最低的那部分決定。近年來,國家對鄉村教育進行了投入傾斜,基本解決了鄉村教育的校舍改建,消除了鄉村學校的危房,但鄉村教師問題,還是困擾鄉村教育的最根本問題,可謂短板的短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當前我國教育的兩極分化并不比貧富的兩極分化程度小。正向的思路應當是越是薄弱的地區,教師的工資越要相對高一些,要有政策的傾斜導向,以此扭轉教育兩極分化的趨勢。澳大利亞的中部是比較荒蕪的地區,但當地在招小學教師時,卻有美國的博士去應聘,其原因在于工資待遇是其他地方的3倍,越是條件差的地方工資越高。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義務教育,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實體權利,實現教育公平,是我們致力實現的目標,提高農村教師的幸福指數是重要抓手。教育應當優先發展,但教育系統不是孤立的,其改革同樣面臨既得利益者的藩籬阻礙,要正視城鎮化步伐加快的前提,結合本地區情況進行城鄉統籌,避免農村農業的凋敝。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秦惠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教師待遇是關系教師隊伍建設最基本最重要的大問題,不能僅靠覺悟和奉獻來維系農村教育。關心農村教師的收入才是解決農村教育滯后的關鍵。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袁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