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化和歷史不是概念傳承的,而是由故事傳承的。故事背后是形象、細節、情感、趣味,是打動人的力量。好的教育一定有故事,教育的本質就在故事里面。用故事可以激勵情感,喚起夢想,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致力于提高教師應用故事的積極性,發揮應用故事的綜合作用,豐富教師的故事儲備,嘗試在課堂上穿插與課文主題相關的“三分鐘小故事”,促進了“快樂課堂”的建設。
尋找理論根據,提高對故事應用的積極性
學生年齡特點的需要。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知識面不豐富,好奇心強,對聽故事情有獨鐘,頗感興趣。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妙趣橫生的小故事,可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不是單純地教教材,而是要把“教材”拓展成教學內容。這就需要開發課程資源,把教學的觸角伸向各個領域,拓展教學內容。而穿插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小故事,可以彌補教材的不足,深化對教材的理解。
構建“快樂課堂”的需要。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富有文化底蘊、科技內涵和生活品位的小故事,能夠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教師教得輕松,使學生學得愉快,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巧妙選用故事,充分發揮故事的綜合作用
拓展故事,使理解更深刻
穿插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故事,既可以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又能激發對拓展的文章的閱讀欲望。二年級語文課本上有一篇課文是《窗前的氣球》。文章講的是得了傳染病的科利亞,寂寞地躺在病床上,醫院不準別人來看他。班里的同學把一個畫著笑臉的氣球,放到他的窗前??评麃喛粗扒暗臍馇颍α?。王老師在教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講了《蘇珊的帽子》這個故事。學完這篇課文后,她又給學生講了《最后一片藤葉》。這兩篇文章都與課文的主題相似:前者講了同學們在老師的提議下,與蘇珊一起每天戴著帽子上課,避免了蘇珊因化療而掉光頭發的尷尬,體現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片愛心。而《最后一片藤葉》講了畫家貝爾曼先生為了救瓊西,在下著暴雨的夜里,畫最后一片藤葉而死于肺炎的感人故事,也體現了人物的愛心。這樣的拓展閱讀,不但使學生對主人公的愛心感受得更加深刻,而且激發了他們的閱讀欲望。課后,他們都會找來這兩篇原作來閱讀。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當堂聽到這些故事,要比在課的結尾向學生推薦一大堆書目更為有效。因為教師推薦的許多書目,學生往往是沒工夫去讀的。
引用故事,使學習更快樂
筆者教的是二年級。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注意的持久性也不高。在上課時,適時引用一些有趣的語文故事,不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增長了語文知識,增強了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如,在學習《語文園地四》時,我發現某些學生對多音字的學習不感興趣,便給他們講了《中國人民“很行”(銀行)》《外國媳婦“站著”(蘸著)吃油條》的故事。這些都是關于多音字、同音字的故事,學生很樂意聽??菰锏膶W習變得有趣了,學習效率更高了。我把這個教學環節寫成了一則案例——《用故事抓住孩子的心》,受到了當年《小學語文教師》李振村主編的肯定,并把它發表在2010年第11期的《小學語文教師》上。
補充故事,使認識更全面
王宗蓮老師在執教《詹天佑》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她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描寫詹天佑遇到困難的詞語,然后說說看著這些詞語仿佛到了什么。接著,讓學生朗讀詹天佑在困難面前怎么想的句子。在此基礎上,王老師配上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聲音低沉地讀了《詹天佑修路過程中的痛處》的故事。孩子們了解到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時,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但不愿為修路出錢;帝國主義派人打扮成獵人模樣,到修鐵路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學生對詹天佑有了全面的了解,再來朗讀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句子,感情就會更加充沛。
拓展閱讀“視界”,豐富教師的故事儲備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語文》課本、《教師用書》,還要閱讀各方面的書,以便增加故事儲備。教師閱讀的書主要有以下幾種:
哲理類故事。《智慧背囊》《讀者》《意林》等書刊上有許多飽含哲理的小故事。因此,教師平時要注意閱讀和積累。
偉人、名人傳記類故事。語文教材有很多講述偉人、名人事跡的課文。因此,我們平時應認真閱讀《愛因斯坦傳》《邱少云的故事》《雷鋒的故事》《毛澤東的故事》等文化讀物。課堂上引用這些故事可以使學生對人物的認識更加立體,更加豐滿,激勵學生的斗志,陶冶學生的情操。
課標推薦的學生閱讀類故事。如《中外神話傳說》,動物故事、成語故事、伊索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話故事等等。
閱讀博客。好多博客上常常有圖書、報刊中所沒有的趣味故事、哲理故事、人文故事,我們應該多加搜集和整理。
學科趣味故事。語文課本上的《語文園地》上有一個“趣味語文”欄目,里面有諸如慈禧太后請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詩,乾隆與紀曉嵐對對聯,法國作家雨果跟出版社用標點符號交流書稿能否出版等方面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我們在讀書看報時要隨時注意積累。
為了讓教師互通有無,彼此分享自己積累的“主題故事”,我們下發了《洪凝小學“快樂課堂”引用故事一覽表》,讓教師把自己在課堂上某個環境引用的故事(或史實資料)、故事來源、引用的時機、引用的目的統計下來,匯編成一本《“課堂三分鐘故事”集錦》供教師使用,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
總之,在語文課上應用“主題故事”,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山東省五蓮縣洪凝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