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健康教育進行急性白血病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和可行性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隨機擇選54例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之間,在我院血液內科進行診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將其根據抽簽法原則進行劃分,即:對照組患者27例,觀察組患者27例。分別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實行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護理,統計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和臨床結果。結果:經過護理干預,觀察組在病癥知識了解率(92.59%)、護理總有效率(81.48%)以及護理總滿意度(96.30%)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51.85%,48.15%,74.07%),組間比較結果的差異性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在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護理中進行健康教育的干預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率以及護理效果,增強患者的滿意度,因而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
關鍵詞: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護理效果
急性白血病,簡稱AL(Acute leukemia),是惡性造血系統疾病的一種,主要指的是患者因遺傳因素、化學因素、電離輻射、病毒或其他因素導致骨髓造血干細胞出現惡性克隆性,從而造成患者不能正常造血[1]。因為急性白血病的根治難度比較大,且發病緩急不一,患者大多存在發熱、出血、貧血、浸潤等較為嚴重的臨床癥狀[2],因此,需要臨床上予以詳細、綜合的護理干預,并需要患者對其病癥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從而更好的配合醫生診治,確保臨床治療的效果。下面,文章選取我院血液內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以來,收治的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回顧性分析和探討他們的臨床護理情況以及治療效。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血液內科進行治療的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患者的年齡約為13歲至49歲,平均年齡約28.5±4.3歲;32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病程時間大約在2周至1年,平均病程時間約4.3±0.7個月。按照抽簽法,將54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27例,年齡在13歲至49歲之間,平均年齡約28.0±5.0歲;15例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病程時間大約在2周至1年,平均病程時間約4.0±1.1個月。觀察組患者27例,年齡大約在13歲至49歲之間,平均年齡大約為28.9±4.8歲;17例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病程時間大約在2周至1年,平均病程時間約4.9±0.9個月。經對比,兩組患者各基本資料間的比較有差異性,但P>0.05,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活動指導等。同時,還要增加急性白血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如:①醫務人員詳細講解急性白血病的癥狀知識,包括急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化療方案、并發癥、不良反應以及預后情況等;②向患者及家屬發放急性白血病診療的相應手冊,以供患者及家屬隨時查閱和學習;③加強同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針對他們存在的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行耐心的安撫和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主動配合治療;④要詳細講解化療的流程以及口服藥物的藥理作用、方法(時間、劑量)、注意事項等,并針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發癥等進行預先的防護;⑤叮囑患者合理飲食,多吃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但以清淡、少渣、易消化為主,避免辛辣、高脂、高糖的食物。
1.3統計學分析用SPSS13.0進行兩組臨床護理資料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選擇X2檢驗表述。當P<0.05時,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對急性白血病了解情況分析
經過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病癥知識總了解率為92.59%(25/27),對照組患者的病癥知識總了解率為51.85%(14/2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的差異性明顯。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
統計學分析顯示,觀察組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81.48%(22/27),對照組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48.15%(13/2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分析
統計學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30%(26/27),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74.07%(20/27),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健康教育,是目前在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主要是指醫務人員針對患者,對相關醫療知識進行組織和計劃的講解,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疾病,并有意識的進行科學、健康的行為,以便更好地保持、改進和促進資金的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健康[4]。目前,健康教育的形式一般是通過發放給病人手冊、定期的宣教、護士個人指導和宣傳欄張貼[5]。臨床研究表明,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護理患者的急性白血病了解率(92.59%)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患者的了解率(51.85%),且臨床護理總有效率(81.48%)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患者(48.15%),臨床總滿意度也達到了96.30%,顯著優于常規護理患者(74.07%)。由此可見,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對急性白血病患者進行臨床干預,能夠極大的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知識的了解,督促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提高臨床依從性,融洽醫患關系,從而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潔.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體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09):57+60.
[2]張靜靜,戴新娟.同步健康教育在預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間歇期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01):8-10.
[3]謝安慰,鈕美娥,闡玉英等 .健康教育路徑在學齡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03):207-208.
[4]徐月葉,尤琴芳,任麗琴.IKAP模式健康教育提高學齡期白血病患兒腰椎穿刺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5,13(21):2028-2030.
[5]徐惠云.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0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