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肌內注射是一種臨床常用的藥物注射治療方法,肌內注射引起的局部不良反應主要有疼痛、皮膚紅腫、藥液外滲、硬結。目前被廣泛運用于臨床的主要有三種肌內注射方法,通過對這三種方法所引起局部不良反應的比較,能夠降低臨床注射部位不良發應的發生率,從而有效提高患者遵醫行為與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
關鍵詞:肌內注射;不良反應
肌內注射是一種臨床常用的藥物注射治療方法,是指將藥液通過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織內,達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主要適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以及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時。 肌內注射引起的局部不良反應主要有疼痛、皮膚紅腫、藥液外滲、硬結。所以掌握無痛注射技術,避免藥液外滲的發生[1],降低注射部位不良發應的發生率能有效提高患者遵醫行為與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2]。
1.肌內注射方法:
1.1常規肌內注射法:
常規肌內注射法在我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其注射過程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快速垂直刺入肌肉內,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隨后松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藥物。注射畢,以干棉簽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注射后會留有一垂直針道。
1.2 Z徑路肌內注射法:
Z徑路肌內注射法(Z-track method)是目前盛行于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肌內注射方法。這一方法的注射過程為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肌及皮下組織朝同一方向側移(皮膚側移1-2cm左右)繃緊固定局部皮膚,維持到拔針后迅速松開,此時側移的皮膚和皮組織位置復原,使常規肌內注射方法留下的垂直針刺通道變成Z型,故稱之為z-track肌內注射法。
1.3 氣泡封堵肌內注射法:
氣泡封堵肌內注射法(air-bubble method)主要流行于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其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適量的藥液后,再吸入0.2~0.3ML的空氣。注射時,氣泡在上,當全部藥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氣。這一注射方法可使針頭部位的藥液全部進入肌肉組織內。
2.不良反應的比較:
2.1 疼痛
引起肌內注射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3-4]:(1)當藥物作用于局部肌肉組織時,增加了肌肉的張力,從而刺激了局部神經末梢產生疼痛。(2)藥物本身就是一種化學物質,容易直接刺激局部神經末梢產生疼痛。(3)在進針與拔針時,針頭對皮膚及肌肉等組織造成了一定的損傷,從而引起疼痛。
同等劑量相同的藥物使用不同的肌內注射法時,Z徑路肌內注射法對于皮膚及肌肉組織的損傷較常規注射法嚴重,故在單一使用時疼痛感較強。氣泡封堵肌肉注射法則能有效的預防注射失敗,避免重復穿刺以及拔針時藥液滲入皮下組織,從而減少了對局部末梢神經的刺激,能有效減輕疼痛。
2.2 皮膚紅腫、藥液外滲、硬結
肌內注射造成硬結的原因主要有藥物因素,注射因素以及機體自身的因素。其中注射因素主要是由于肌內注射時深度不夠或拔針時藥液外滲,使藥物注入脂肪層,藥液在脂肪層內停留時間較長,結晶析出刺激組織,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包繞結晶體形成硬結。以及在同一部位反復多次肌注,藥物在局部停留時間則延長,蓄積而形成硬結。
肌內注射造成皮膚紅腫的原因多是由于藥物局部刺激皮膚組織所致,與拔針時藥液外滲也有一定的關系。
常規肌內注射法在注射后會留有一垂直的針道,注射的藥物容易沿這一針道直接外滲,刺激局部組織。Z徑路肌內注射法使常規肌內注射方法留下的垂直針刺通道變成Z型,拔針時藥液不容易外滲至皮膚組織。而氣泡封堵肌內注射法則能保證藥液全部進入肌肉組織,防止藥液外滲,從而有效預防皮膚紅腫及硬結的產生。
3.總結
肌內注射是臨床最常用的注射方法之一。為了能夠減少肌內注射的局部不良反應,可以根據注射藥物的性質采取兩種注射方法聯用的改良注射法,各取所長。比如:Z徑路肌內注射法聯合氣泡封堵肌內注射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疼痛感,避免由注射而產生的護理糾紛,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與意義[5-7]。
參考文獻:
[1]項芳,吳蓓茸,吳祥娜等.改良肌內注射利多卡因對緩解生長因子注射痛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2):72-73.
[2]Hagiya H,Okita Y,et al. A fatal case of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due to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quisimilis possibily caused by anintramuscular injection[J]. Internal medicine,2013,52(3):397-402.
[3]Song IB,Kim TW,Lee HG,et al. Influence of the injection sit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efquinome followin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n piglets. [J]. Journal Vet Med Sci,2013,75(1):89-92.
[4]葉英,唐靈芝,彭華仙等.不同體位固定方法在患兒肌內注射中的效果比較 [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4):463-465.
[5]李紅菊.靜脈滴注和肌內注射兩種補鐵方法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觀察[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3.
[6]Embrechts J,Sedlak L,Hlavizna I,et al. The influence of the galenic form on pharmacokinetics of florfenicol after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in pigs[J]. Journal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3,36(1):92-94.
[7]Ozdemir L,Pnarc E,Akay BN,et al. Effect of Methylprednisolone Injection Speed on the Perception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Pain[J]. Painmanagement nursing: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ain Management Nurses,2013,1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