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工作期間,配合護理干預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對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于臨床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工作,并且配合采用護理措施加以干預,對最終獲得的診斷護理效果回顧性分析。結果: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完成^14C-尿素呼氣檢驗后,于試驗前后時間段配合開展護理干預,最終可以將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檢出率顯著提高。對所有幽門螺桿菌患者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工作后,最終90例幽門螺桿菌患者診斷確診85例,診斷率為94.44%。結論: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臨床選擇開展^14C-尿素呼氣檢驗工作,最終獲得的檢測靈敏度較高,在試驗前后配合開展護理干預,對于最終檢測陽性率的提高可以獲得顯著促進效果。
關鍵詞:^14C-尿素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感染;護理
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革蘭陰性桿菌,其主要于患者的胃黏膜上皮以及患者的黏膜進行寄生,其可于患者胃黏膜細胞表面進行附著,從而對患者的細胞造成破壞,最終導致患者出現炎癥的情況。近年來,對于胃病患者在實施臨床治療期間,主要為了將Hp感染的情況加以有效根除,對此臨床采用有效方法開展Hp檢驗工作表現出顯著價值。在以此為目的開展幽門螺桿菌感染過程中,^14C-尿素呼氣試驗獲得廣泛應用【1】。但是因為系列操作原因,無法對最終的診斷結果做出保證,并且較易呈現出幽門螺桿菌檢驗結果假陰性以及假陽性的情況。本文將研究有效方法提高幽門螺桿菌感染的^14C-尿素呼氣檢驗效果為目的,以此證明^14C-尿素呼氣試驗過程中護理干預的配合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0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男51例,女39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2歲~85歲,平均年齡為(45.39±3.96)歲;所有患者于臨床呈現出程度不同的相關癥狀,主要集中于噯氣癥狀、腹痛腹脹癥狀以及反酸癥狀等。在7天內呈現出上消化道出血的現象,在短時間內未選擇抗生素藥物以及質子泵抑制劑等系列藥物加以疾病治療。
1.2 方法
臨床在準備對幽門螺桿菌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之前,在患者保證空腹的前提下(2小時)提出禁食禁飲的要求,時間要求為2小時。之后要求患者口服14C-UBT膠囊,主要通過溫涼水送服。用藥后要求患者保持靜坐,時間為10分鐘,之后合理將集氣卡取出,將集氣卡含嘴對準之后,于卡內進行吹起,在對患者吹起的中途,允許患者進行換氣,但是禁止患者做吸氣動作,在此過程中對集氣卡卡片窗口呈現出的顏色加以觀察,最終從橙色轉變為淡黃色之后,則將吹起動作停止。觀察集氣卡中氣體處于飽和狀態之后,于分析儀中將卡有效插入,之后對檢測結果加以觀察【2】。
1.3 判斷標準
陽性:最終放射性計數結果在100dmp/mmol以上;陰性:最終放射性計數結果在100dmp/mmol以下。
2、結果
對所有幽門螺桿菌患者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工作后,最終90例幽門螺桿菌患者診斷確診患者85例,診斷率為94.44%。
3、討論
3.1 對適應證以及禁忌癥加以認真掌握
針對患者在進入到醫院后,需要給予充分接待,并且明確患者在短期內是否表現出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加以了解,此外對患者的近期用藥史加以了解,明確患者是否存在胃部手術史。針對患者的健康資料加以了解之后,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來源加以有效了解,并且可以明確患者于臨床是否適合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工作,從而將^14C-尿素呼氣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顯著提高,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加以準確判斷。此外對于哺乳期的婦女、兒童以及孕婦,禁止臨床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工作【3】。
3.2 做好操作前準備工作
在準備對患者開展^14C-尿素呼氣檢驗工作之前,對幽門螺旋桿菌測試儀需要加以認真檢查,此外在尿素膠囊以及集氣卡包裝方面需要加以認真檢查,對儀器當前的工作狀態良好加以檢查,確保膠囊未發現破損以及潮解的情況,集氣卡未表現出漏氣以及破損的情況。此外對于呼吸實驗的具體原理、臨床實施過程中采用的具體方法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加以認真講解,從而確保對于^14C-尿素呼氣試驗的相關知識以及具體的操作規程等保證患者能夠有效了解,進而將臨床檢測陽性率顯著提高。通過針對性講解,保證患者對于^14C-尿素呼氣試驗操作的相關事項可以有效明確,其操作步驟表現簡單、不具有侵襲性并且呈現出快速準確的特點,進而將患者表現出的緊張情緒加以有效消除。在準備對患者開展實驗工作前,要求患者進行漱口,防止患者口腔內部的尿素細菌對集氣卡產生污染,從而避免對最終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在準備開展實驗工作前以及開展實驗工作后15分鐘,禁止出現劇烈運動的情況,防止患者血液中PH值表現出變化的情況。在患者用藥15分鐘后,需要針對相關的動作對患者加以充分示范,對于吹氣對患者給予對應性指導,防止患者在表現出回吸情況后,對患者的口腔狀況產生嚴重影響。患者在完成吹起工作之后,則需要在卡片上方加以認真編號,避免出現錯誤的情況。
3.3 做好操作后處理工作
對于集氣卡需要做到及時回收并且加以認真處理,避免針對工作環境以及相關儀器造成污染的情況。
3.4 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對患者完成檢查之后,如果表現出異常情況,需要立即通知臨床醫師,針對正確的殺菌用藥方法對患者加以指導,此外要求在用藥治療1個月之后,需要于臨床繼續開展幽門螺桿菌檢測工作。
綜上所述,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在開展^14C-尿素呼氣檢驗工作期間,配合開展護理干預,對于最終檢驗結果準確率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從而確保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可以獲得確切治療。
參考文獻:
[1] 韋素雨.應用自我調節理論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遵醫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6):45-47.
[2] 馬衛霞,付振美,王文真等.13 C呼氣試驗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山東醫藥,2013,43(17):55-56.
[3] 任曉琳.綜合護理干預在消化性潰瘍患者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方案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7):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