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缺鐵性貧血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86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均分為兩組,每組43例,分別命名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比較不同護理方式對患者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率(90.7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率(62.79%),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72.09%),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缺鐵性貧血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升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整體護理;滿意度;心理;飲食
缺鐵性貧血屬于臨床常見的貧血類型,主要是由于機體對鐵的攝入量不足,使得血紅蛋白的合成受到了嚴重影響,人體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減少,紅細胞也隨之逐漸消亡,造成了人體出現組織、器官供氧不足的情況[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查找并去除病因結合用藥方式治療,此外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工作也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選取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86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從心理、環境、飲食、藥物等方面對患者加以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86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均分為兩組,每組43例,分別命名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有男12例,女31例,年齡24-57歲,平均(42.85±2.17)歲;對照組有男13例,女30例,年齡22-61歲,平均(41.74±2.6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患者,包括測量體溫、遵醫囑給藥及處置等,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內容基礎上增加整體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缺鐵性貧血患者一般病程時間較長,由于長期的治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患者往往表現為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明顯,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除了常規靜脈穿刺及給藥外,還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輔導,主動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解答疾病相關疑問,并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傾聽患者心里想法,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能夠充分信任護理人員,并建立和諧護患關系,鼓勵患者按照療程治療,使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3]。(2)病房衛生護理。為患者創造一個干凈整潔的就醫及治療環境,有益于提高患者住院舒適度,從而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定期開窗通風,保證病房內備品齊全并擺放整齊,指導患者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4]。(3)合理膳食。臨床研究發現,除了藥物治療外,注重均衡飲食,并增加含鐵食物的攝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貧血癥狀,但部分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胃腸功能較差或飲食習慣不佳,加重了缺鐵性貧血的病情。因此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如患者飲食習慣不佳,可為患者講解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使患者循序漸進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對于胃腸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上報主治醫生,酌情給予患者胃粘膜保護藥物等,以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護理人員還需根據患者的病情結合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食譜,食譜需增加優質蛋白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食用油炸食物,平時注意吃些含鐵高的動物血、肝臟、腎臟、肉類、豆制品、紅棗、黑木耳等,同時補充鐵劑來糾正缺鐵情況[5]。(4)用藥指導。指導患者盡量于餐后半小時以上口服藥物,避免空腹服用,以免刺激胃腸,以小劑量作為初始用藥劑量,定期監測血常規了解血紅蛋白水平并逐漸調整用藥劑量,如出現惡心、嘔吐等用藥不良反應,及時予以停藥等對癥處置。
1.3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需觀察并比較的指標包括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采用Morisky量表調研患者治療依從性,問卷包括4個問題,即是否忘記服藥,是否不重視用藥,患者是否于癥狀好轉后停藥,是否癥狀惡化后停藥。如4個問題答案均為否定,則認為患者治療依從性佳,如患者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答案為是,則認為患者治療依從性差。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問卷滿分為一百分,根據評分情況將護理滿意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不滿意(0-59)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情況
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率(90.7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率(62.79%),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72.09%),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實踐護理貧血患者過程中發現,護理的質量與患者的轉歸及預后具有密切聯系,因此臨床在為缺鐵性貧血患者治療時,除了根據患者病情及輔助檢查結果選擇合理藥物治療外,還需結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指導等多方面的整體護理內容,從而達到提高患者貧血治療效果的目的[6]。本次研究中,采取整體護理模式護理的患者,服藥依從性明顯提高,有利于患者的治療。此外整體護理的應用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達到了93.02%,說明該護理模式的實施還具有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諧護患關系的作用。
綜上所述,缺鐵性貧血護理中應用整體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升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煦,杜雪蓮,李炳敏等.多糖鐵復合物治療缺鐵性貧血孕婦臨床觀察[J].中國藥師,2016,19(4):732-734.
[2]徐麗娜.整體護理用于老年缺鐵性貧血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9):115-115,116.
[3]原曉華,趙麗敏,尚靜彤等.膳食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6):750-754.
[4]劉玉.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及護理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6,8(4):140-142.
[5]Wei Xiaolan,Ren Fengying [J]..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world influence on Kazak pregnant wome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2016,10(2):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