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兒童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手術治療和護理對策。 方法:將30例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患兒隨機分成兩組作為研究對象(屬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2月1日),15例/組。所有患兒進行淋巴結核清掃術,一組在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一組在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觀察組)。對比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天數以及傷口愈合時間。 結果:觀察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為6.67%,住院天數為(12.53±1.25)天,傷口愈合時間為(21.50±3.15)天,均優于對照組數據(p<0.05)。 結論:兒童頸部、腋窩淋巴結核采取淋巴結核清掃術的同時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效果十分理想。
關鍵詞:兒童;頸部;腋窩;淋巴結核;護理
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會降低兒童的機體抵抗力,在造成巨大痛苦的同時嚴重影響其身體發育,常規藥物治療效果較差,臨床一般予以手術治療。為了分析兒童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手術治療和護理對策,本文將30例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患兒作為對象展開研究,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從本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2月1日期間收治的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患兒中抽取3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并同意患兒加入其中。以隨機為原則將30例患兒分成2組,15例/組。
觀察組:男患兒:女患兒=8:7;年齡范圍(3—11)歲,平均年齡(7.24±2.36)歲;病灶位置:4例左腋下,5例左頸部,6例右頸部。
對照組:男患兒:女患兒=9:6;年齡范圍(3—13)歲,平均年齡(7.42±2.61)歲;病灶位置:3例左腋下,4例左頸部,8例右頸部。
對照組和觀察組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患兒的基線資料差別不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清掃術治療。
一組在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包括備皮、術前檢查等,向患兒家屬詳細介紹病情以及手術方式,術后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給予抗炎藥物治療。
一組在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觀察組)。主要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手術前將本科自制的結核病防治手冊發放至患兒家屬手中,詳細介紹結核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案等知識,說明術前抗結核化療藥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告知家屬抗結核化療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強調濫用藥物的危害性,叮囑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協助家屬調整患兒的飲食結構,食物應以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的奶制品、蔬菜、肉蛋類為主,避免食用各種刺激性食物。
(2)術后傷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對患兒引流液的量、性質以及顏色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觀察傷口滲出量,及時將敷料更換,保證創面干燥,防止感染發生,當每日引流量低于五毫升時,則可將引流管拔除。引流管拔除后使用無菌棉墊加壓包扎,同時確保創面干燥衛生,定期更換棉墊,詢問患兒是否有不適感。觀察切口愈合情況,若未一期愈合,則將切口開放,使用刮匙將壞死的肉芽組織清除,再使用異煙肼紗條進行填塞,每天換藥一次,觀察到創面分泌物減少后,每兩天換藥一次,觀察到切口愈合后則繼續換藥兩次至三次。
(3)術后疼痛護理:根據患兒日常表現評估疼痛程度,若疼痛較輕,則可播放兒童音樂,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疼痛,若疼痛較重,則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鎮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統計住院天數和傷口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將住院天數、傷口愈合時間[用(`x±s)表示,t檢驗]和并發癥發生概率(用%表示,卡方檢驗)投入SPSS18.0版軟件中進行處理。2組患兒各項指標數據對比差別較大且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是p值小于0.05。
2 結果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相比,明顯是觀察組的6.67%更低,p值小于0.05,見表1:
觀察組患兒的住院天數為(12.53±1.25)天,傷口愈合時間為(21.50±3.15)天;對照組患兒的住院天數和傷口愈合時間分別為(19.16±2.47)天、(31.32±3.24)天。兩組患兒的住院天數、傷口愈合時間對比,p值小于0.05。
3 討論
淋巴結核常發于頸部,腋窩處也可能發病,但概率不高,兒童和青少年患頸部、腋窩淋巴結核的可能性較大,頸部淋巴結核感染初期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可移動、無痛以及質硬[1],無明顯不適癥狀,后期會出現機體乏力、盜汗、低熱等嚴重癥狀,腋窩淋巴結核通常在注射卡介苗后出現,在嬰幼兒期發病[2],不會出現化膿感染性中毒等癥狀,通常發生于左腋下。
淋巴結核清掃術是目前治療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最有效的方案,能夠將病變淋巴結、病灶周圍的炎癥組織和水腫組織以及腫大淋巴結等病灶徹底清除,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局部的組織及其功能[3],防止出現嚴重并發癥。由于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清楚說明自身不適癥狀,需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各項操作,因此臨床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常規護理內容簡單,效果較差。
綜合護理包括健康教育、術后傷后護理以及術后疼痛護理三項護理內容。其中健康教育主要針對于患兒家屬,通過對患兒家屬進行疾病知識普及,能夠使其加深對患兒疾病的了解程度,進而配合護理人員實施各項操作,提高患兒的依從性;術后傷口愈合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兒恢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傷口早日愈合意義重大,通過密切觀察傷口愈合情況以及及時更換敷料等藥品,能夠縮短傷口愈合時間,預防感染等并發癥發生;術后疼痛護理可減輕疼痛癥狀,提高患兒的舒適度。
本文結果部分顯示,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概率(6.67%)、住院天數(12.53±1.25天)、傷口愈合時間(21.50±3.15天)均優于對照組數據,p值小于0.05。
總之,淋巴結核清掃術治療頸部、腋窩淋巴結核效果較好,同時配合綜合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手術療效。
參考文獻:
[1]孟今女.188例淋巴結核臨床分析與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9):222-223.
[2]霍正娟,劉淑麗,王鳳榮等.57例頸淋巴結結核的換藥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53-254.
[3]余本英.護理干預對30例惡性淋巴瘤患兒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14,27(5):124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