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方法:對某院內分泌科老年患者的觀察及護理,并進行記錄與統計。結果:通過得出精確的診斷結果,討論出適合的治療方式,并配合細致的護理措施,可使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轉,健康狀況有所提高。結論:通過對入院患者進行叮囑與指導,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注意觀察患者情況,對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對患者的健康指導以及環境的改善,使患者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所了解,努力配合醫生,加快病情好轉,并學會自身護理,提高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使得醫護人員提高了職業技能。
關鍵詞:老年人;糖尿病;臨床護理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壽命延長,老年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內分泌代謝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種,其中老年人糖尿病絕大多數是2型,占90%~95%,與非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腦并發癥多,常有低血糖發生。特別是夜間低血糖不及時發現,持久嚴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時糾正,將會導致患者神經系統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經過耐心、仔細,護理可以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1.資料
1.1老年糖尿病的醫學定義
老年糖尿病包括60歲以后才發病或者60歲以前發病而延續至60歲以后。已非胰島素依賴性為主。老年和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共同點,但老年糖尿病還有其不少特點。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隨多種疾病、應用多種藥物、智力和記憶力減退,常無癥狀或者癥狀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飾[1]。中醫學認為:消渴多因嗜酒肥甘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消谷耗津,縱欲傷陰而致陰虛燥熱發為本病。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隱匿,病程長而緩慢。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勢必增加,而老年糖尿病人的并發癥較為常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故應重視其臨床特點,及早防治[2]。
1.2病例
某醫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內分泌科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齡60-80歲;病程1-30年。空腹血糖(3.61-10.84)mmol/L,餐后血糖(2.8-16.64)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可表現為多尿、煩躁、多飲、體重下降;善飲、多食;精神萎靡、疲憊;四肢麻木、酸痛、腰痛;性欲減退、陽痿不育、月經不調、視力模糊等[3]。
2.臨床護理及對策
2.1心理護理
老年糖尿病并發癥多,往往因病程長,用藥多而出現憂慮、抑郁心理,易產生消極情緒,有時拒絕服藥不配合治療。針對這一情況,護士應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向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科普知識時,態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與疾病有關的癥狀、誘因,做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用高尚的情操喚起患者戰勝疾病的樂觀情緒,讓他們知道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穩定的情緒,就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幫助他們丟掉包袱,樹立信心戰勝疾病,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出現。首先要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通過調查得知,緊張的心理可導致一些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拮抗胰島素,使血糖進一步升高,老年人糖尿病的護理措施通過健康教育指導,使患者明白緊張焦慮可誘發病情加重,幫助他們克服緊張心理,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其次要建立積極心理,一些患者對自己疾病的重視程度逐漸產生消極心理,針對此類患者,向他們講解該病的危害后果,幫助其轉變觀念,思想上消除抵觸情緒,督促患者遵守治療和護理計劃,樹立同疾病作斗爭的信心。最后要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對所患疾病了解甚少,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對飲食不加以控制,認為已服降糖藥物,不必控制飲食,產生僥幸心理,對于這類患者應多與其溝通,教育他們控制飲食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故護理人員要理解、關心患者,多與患者交談,多講解一些治療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將糖尿病的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誘發因素等告訴患者和家屬,使他們知道糖尿病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終身治療及適當的體育鍛煉,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長壽。只要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就能延緩和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2.2 藥物指導及護理
降糖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數為Ⅱ型糖尿病,常常給予口服降糖藥治療,護理人員應準確掌握各類藥物的藥理及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劑量數據、毒副作用及過敏反應,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在藥物選擇上應兼顧降糖效力的同時更要強調用藥的安全性。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情況分析顯示應用最多的降糖藥物為α-糖苷酶抑制劑(55.7%),其次為二甲雙胍(52.3%),然后依次為胰島素、磺脲類、格列奈類、噻唑烷二酮類及GLP-1或DDP-4。治療方式以兩種口服降糖藥聯合使用所占比例最高(24.3%),其次為單藥治療(20.0%),預混胰島素+口服藥物及長效胰島素+口服藥物排在第3-4位。
2.3 一般護理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潔,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膚、會陰部的清潔。少去公共場所,戒煙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導患者學會尿糖定性測定,有便攜式血糖測定儀者向患者說明并演示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同時讓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測定的結果意義。
3.結果
通過準確的病情診斷,了解到患者的病因,結合合適的診治方式以及細心專業的護理措施,我院患者病情均有好轉,身體狀況明顯改善。這篇論文主要就是為了討論診治方式的選擇與細心的護理措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改善中的作用。護士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對患者的耐心護理,及所說的舒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的病情盡快好轉。
4.討論
老年人治療糖尿病的目的是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防止并發癥、延長患者壽命。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并能讓患者積極的配合各項治療與調節,掌握疾病的主動權。總之,護理指導貫穿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始終,通過臨床護理指導可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堅持科學地,系統地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寶龍,徐桂芳,程雯,等.2型糖尿病心理社會生物因素相關性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2,16(4):214.215.
[2]朱禧星.現代糖尿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12.10.
[3]左玲俊,徐俊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8.7(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