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PDCA法在手術院感管理中的價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4月采用常規醫院管理的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以2013年5月~2015年1月接受PDCA法進行手術室院感管理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對比(1)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2)研究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預防應用抗菌素情況比較有差異(P<0.05)。結果:(1)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比較有差異(P<0.05)。(2)研究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預防應用抗菌素情況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將PDCA用于手術室院感管理中,可以減少術后傷口感染率,對改善手術質量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PDCA;手術;院感;管理
院感管理是衡量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的指標之一。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重點區域。PDCA又稱戴明環,最早應用于企業管理。通過眾多研究指出PDCA可以提高醫院管理質量及員工滿意度。目前我國手術室護士嚴重缺編,工作繁重因,手術中存在眾多造成感染的安全隱患。因此本文擬將PDCA法運用于手術室的院感管理中,現將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4月采用常規醫院管理的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共計500例,以2013年5月~2015年1月接受PDCA法進行手術室院感管理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共計50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性別分別為(53.4±15.1歲、男性236例,女性26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性別分別為(44±10歲、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兩組性別,年齡無差異。
1.2 PDCA院感管理方法
1.2.1制定計劃 制定管理制度、報告制度、消毒滅菌等制度,從器械滅菌、消毒時間、洗手次數、吸收時間、手術時間等指標監測
1.2.2 環節控制 (1)手術中減少醫護人員進出手術室次數,提前將手術中需要使用的醫療器械帶入室內,嚴格控制參觀手術人數。在手術中減少不必要的走動和活動,減少開關門的次數,提高手術間氣的凈化度[4]。(2)護士在術前加強手術區域的消毒、備皮工作,必要時擴大消毒范圍,最大程度的降低手術野的細菌濃度。(3)提高手術技巧,人員分工要明確,密切配合,手術后縫合切口時,再次消毒。加強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4)通過尋找文獻庫內手術室洗手相關文獻,在科室內進行授課,講授,講解手衛生概念、手術室感染和洗手的關系。洗手池張貼六步洗手法圖片。(5)對于手術時間長,手術出血量大的手術盡量安排在第一臺進行。(6)對于手術難度大的病人,盡量減少手術室參觀實習學生。(7)提前將手術相關器械帶入室內,減少手術中進出手術室的次數,減少空氣污染。(8)術前積極補充營養,對于貧血者,給予輸紅細胞以提高手術耐受力。(9)護士長定期檢查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
1.2.3 持續改進 定期總結各項控制措施的執行力度,對執行不到位、欠缺的部位,進行反思,制定更合理的流程,將改進目標列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
1.3 觀察指標 對比(1)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2)研究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預防應用抗菌素情況比較有差異(P<0.05)。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 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2.1 兩組手術資料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預防應用抗菌素情況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造成手術室患者發生感染的因素很多,如患者自身基礎疾病,手術時間、出血量、抗菌藥物的使用、手術室環境、器械設備消毒等。有學者指出手術時間越久會造成空氣凈化度下降,病原菌污染的機率增加。出血量的增加會造成體內白蛋白、血紅蛋白的丟失,造成術后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PDCA為醫院管理的一種措施,能發揮預警作用,增強工作的即時性、實效性和針對性。本次研究中我們將PDCA用于醫院感染管理中。結果發現兩組術后傷口感染率、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預防應用抗菌素結果有差異。因此,本文認為將PDCA用于手術室院感管理中,可以減少術后傷口感染率,對改善手術質量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惠平.中心供應室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2(5):384- 385.
[2]李先鋒,魏 先,秦 超等.手術室與供應室清洗器械一體化管理體會[J].南方護理學報,2011,13(8):86.
[3]馮秀蘭,張 靜.廣東省消毒供應室清洗消毒設施及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0(22):22- 23.
[4]羅維英,師清蓮,李華喜.新形勢下對消毒供應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6(7):794-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