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高通量與低通量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營養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實施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療,觀察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比較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營養指標。結果 與對照組治療6個月后比較,觀察組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及EPO/Hct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6個月后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促紅細胞生成素(EPO)、EPO/Hct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較,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營養指標,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維持性血液透析;血清炎性因子;營養指標
隨著血液凈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患者生命,但其生活質量明顯低于正常人[1]。有關研究表明[2],微炎癥狀態及營養不良等并發癥是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時間的主要原因,亦是引發心腦血管事件、營養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及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將增加治療的困難程度,嚴重將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本研究為探討高通量與低通量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營養指標的影響,對我院86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研究。具體信息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納入研究,且所有患者近3個月未出現出血及輸血情況。排除嚴重心力衰竭、營養不良、感染者,或其他活動性系統性疾病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60.89±9.91)歲;透析時間30-80個月,平均(61.13±10.23)個月。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5-83歲,平均年齡(60.21±9.87)歲;透析時間30-79個月,平均(61.09±10.14)個月。分析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低通量血液透析:選用聚颯膜血液透析器(F6,Fresennius公司),設置透析液流量為500ml/min,透析血流量在200-250ml范圍內。觀察組實施高通量血液透析:使用聚颯膜血液透析器(FX60,Fresennius公司),透析血流量及液流量和對照組相同。兩組均使用德國貝朗血液透析機及碳酸氫鹽透析液,4h/次,2-3次/周。以動靜脈內漏或中心靜脈置管為血管通路,并實施普通肝素抗凝。
1.3 評價指標 ①血清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比濁法對hs-CRP水平進行測量,使用全自動放免儀對血清IL-6水平進行檢測;②營養指標:采用血細胞分析儀對Hb、Hct水平進行測定,記錄重組人類促紅細胞生成素(r-HuEPO)使用總量,計算EPO及EPO/Hct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血清炎性因子及營養指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炎性因子 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hs-CRP、IL-6水平較對照組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營養指標 觀察組治療6個月后Hb、Hct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EPO、EPO/Hct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EPO/Hct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腎臟替代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可將尿毒癥毒素有效清除,進而減少體內毒素堆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低通量血液透析是常用的一種透析方式,但其膜孔較小,無法完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將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4]。因此,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血液透析方式,有效清除毒素顯得尤為重要。
微炎性反應狀態主要表現為在補體、免疫復合物、各種化學物質、內毒素等刺激下,形成以IL-6、hs-CRP等促炎癥因子釋放為中心的持續的、低水平的炎癥反應[5],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本研究中,觀察組hs-CRP、IL-6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表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促進微炎性反應狀態改善。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種使用高通量血液濾器在容量控制的血液透析機上實施常規血液透析的技術[6],具有較大的透析器膜孔徑及較高的通透性、超濾率、擴散性能和水力學通透性,可將血液中更大分子量的溶質移到透析液中,有效清除炎癥因子,改善患者微炎性反應狀態。董海霞[7]等研究表明,hs-CRP持續性升高是EPO抵抗、營養不良等癥狀發生的主要原因,亦是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微炎癥反應狀態下,尿毒癥毒素、炎癥因子等多種因素將抑制EPO活性,引發EPO抵抗,同時對紅系集落單位形成進行抑制,促使紅系祖細胞凋亡,減少紅細胞生存時間,進而加重腎性貧血及營養不良狀態。本研究中,觀察組EPO/Hct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證實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減少EPO抵抗。其主要原因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炎癥因子,促進r-HuEPO療效提高,改善腎性貧血,糾正患者營養不良狀態[8]。
綜上所述,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江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營養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智,梁紅娟,王濟生.腎康靈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癥狀態及殘余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24(02):36-39.
[2] 陳靜,朱蕊,戴兵,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與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J].中國血液凈化,2016,15(11):609-611.
[3] 王艷輝,王建爽.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介質及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02):80-83.
[4] 劉紅,常明,劉書馨,等.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臟舒張功能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4,13(04):302-305.
[5] 王宇靜,蔡楓,李兆,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鐵狀態與微炎癥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02):372-373,384.
[6] 胡國強,鐘雪鶯,蘇明,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13,19(03):200-203.
[7] 董海霞,呂玉鳳.高通量透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炎癥因子和腦鈉肽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04):532-535.
[8] 王靜艷,趙偉,薄天慧,等.探討高通量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透析中血壓升高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6,17(08):712-714.
作者簡介:
王磊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8.10 籍貫:皖 學歷:大專 職稱:護師 單位:合肥市瑤海區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 科室:腎內科新區 研究方向:腎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