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0-6歲兒童保健的現狀,并進行綜合評價。方法:選擇2008年~2017年10年間某地區上報的兒童保健信息資料,對所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TOPSIS法進行分析,對當地婦幼保健機構數量及人員情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情況,兒童保健率情況等進行統計,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結果:10年間,當地婦幼保健機構數量保持穩定,兒童保健人員數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兒童保健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結論:0-6歲兒童保健的現狀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應對這一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評價,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兒童保健工作,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關鍵詞:0-6歲;兒童保健;現狀分析;綜合評價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的重要時期,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兒童保健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性問題。在我國,兒童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4,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對于民族素質和國家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兒童保健,才能確保兒童健康成長,從而為國家提供更多健康、優秀的人才。在當前的兒童保健工作中,各方面現狀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因此,應對0-6歲兒童保健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從而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兒童保健工作,以確保兒童的健康成長。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2017年10年間某地區上報的兒童保健信息資料,主要包括0-6歲兒童各方面的保健情況。
1.2方法
采用TOPSIS法,對兒童保健工作的質量進行評價,①對兒童保健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②對所有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從而在同一量綱體系下,對多指標進行準確的評價。③對評價結果中最優向量和最劣向量進行確定。④對各個評價對象,到最優向量及最劣向量之間的距離進行計算。⑤對各個評價對象和最優向量的相對接近程度進行綜合評價。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主要選擇當地婦幼保健機構的數量及人員數量情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情況,以及兒童保健率情況。
2結果
10年間,當地婦幼保健機構數量保持穩定,兒童保健人員數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兒童保健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
3討論
經過本文的研究發現,該地區兒童保健工作的質量,發生了一段實踐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兒童入保率發生了降低,進而對兒童保健工作造成了影響。只有基層兒保人員加強宣傳教育,才能夠提高入保率。同時,新生兒訪視率的降低,也對兒童保健工作的質量產生了影響,如果兒童入保率能夠有所提升,將會對兒童保健工作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兒童保健工作質量的綜合評價當中,可以采用兒童入保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新生兒訪視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等指標進行評價。如果新生兒訪視率、兒童入保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得到提高,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得到降低,就能夠反映出兒童保健工作質量的提高。
通過新生兒訪視,能夠幫助家長對新生兒進行更好的護理,預防臍部、口腔、皮膚等位置的感染[1]。對母乳喂養知識進行宣傳,提高母乳喂養率。全面檢查新生兒身體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處理,降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對新生兒疾病進行早期發現和治療,確保新生兒健康成長,提高新生兒存活率,減少新生兒的發病和死亡。不過,該地區在一段時間當中,新生兒訪視率有所降低,這是由于婦幼保健工作具有社會福利性、經濟效益低、周期長等特點,因而在市場競爭的影響下,醫院將大多數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引進到臨床科室中,選用一些人員專業對口率較低的,無法進入臨床科室的人員負責兒保工作。另外,由于婦幼保健工作的社會性較強,但專業性較低,因而很多專業院校畢業的優秀人才,不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工作人員思想不穩定,工作積極性不高,因而使得兒童保健工作質量受到了影響。
在當前新的發展形勢之下,為了是兒童保健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二級網絡中,兒保人員應當掌握良好的管理及臨床知識,可以對下一級的兒保工作提供指導,對影響當地兒童健康的因素進行篩選,同時能夠針對實際情況提出干預措施[2]。不過,目前由于二級網絡中的兒保人員變動較為頻繁,工作人員往往具有臨時性觀念,缺乏工作經驗,難以做好工作銜接,無法充分發揮處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很多下級網絡中的兒保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難以按照程序為當地兒童提供良好的保健工作。另一方面,兒保人員的福利待遇,對于兒童保健工作質量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婦幼保健事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點,因而經濟效益相對較差,競爭地位較為弱勢,甚至在部分地區,兒保人員的基本工資都難以得到保障,因而使得兒保人員工作積極性不強。
為了使兒童保健工作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應當注重對兒童入保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新生兒訪視率等進行提升。當地婦聯、民政、公安、計生、教育、衛生等諸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進行充分的溝通和有效的合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也要和相關部門進行充分協調,共同對當地兒童保健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從政策上對兒童保健工作進行適當的傾斜,對兒童保健工作程序進行理順,確保將兒童保健工作充分落到實處[3]。在政治經濟待遇方面,應當給予基層兒保人員一定的傾斜,吸引和留住高素質、高能力的專業人才,確保兒保工作人員的穩定性。各級兒童保健機構和工作人員應當加大力度進行宣傳,引導群眾積極參加兒童保健保償,充分利用咨詢、講座、報刊、廣播、電視等宣傳工具,對兒童保健保償的優勢和作用進行大力宣傳。對于兒童保健保償的覆蓋面,應當進行不斷的擴展,對保健保償的要求、內容、方式、賠償范圍等進行明確,讓更多人對保健保償產生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推動兒童保健工作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當前0-6歲兒童保健的現狀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應當對其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兒童保健工作,確保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蔡輝紅. 社區衛生中心0-6歲散居嬰幼兒及兒童保健體檢結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9-9.
[2]陳國微. 麗水市區兒童保健門診0~6歲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調查[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2):231-233.
[3]胡海銘,李淑賢,盧婷婷. 健康管理在社區0~6歲兒童保健門診的應用效果[J]. 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