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評價創傷骨科手術患者疼痛護理干預的實施方法及其臨床價值。方法選取創傷性骨折手術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整體性護理干預。對比疼痛控制效果。結果手術后7d,實驗組患者疼痛評分均值為(2.1±0.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實施整體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創傷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控制有積極價值,可短期內降低VAS疼痛評分,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關鍵詞:創傷骨科;手術患者疼痛;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導言
創傷性骨科患者大多因意外事故出現骨折,疼痛癥狀極為明顯。盡管當前創傷性骨折相關治療手段逐漸提升,但術后疼痛問題仍困擾患者與醫護人員,如術后劇烈疼痛下,患者心率過速、血壓急劇升高等,且常伴有負性心理,如恐懼、焦慮、抑郁等,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臨床實踐研究發現,對創傷骨科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在疼痛癥狀緩解方面可取得顯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對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創傷骨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5月我院創傷骨科創傷性骨折手術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編號奇偶性方法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0例,年齡32-73歲,平均(43.1±1.8)歲;實驗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30-75歲,平均(44.6±2.3)歲。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由患者主訴疼痛癥狀,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遵醫囑用止痛藥物緩解患者疼痛感。
1.2.2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接受整體性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建立疼痛檔案,即結合患者情況,記錄不同時間下的護理措施,并對患者疼痛部位、時間、以及疼痛程度進行觀察;環境護理,即合理控制病房環境的溫度、濕度,定時通風并營造一個光線比較柔和的環境。護理人員需要做到“走路輕、推門輕、操作輕”的目標,避免造影對患者造成應激影響;藥物護理,即術后1-7d為疼痛高發期,期間需要遵醫囑用止痛藥物進行干預。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交代止痛藥干預的確切價值與積極作用,同時向患者解釋清楚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特點與處理方法,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其配合度;心理護理,即術后護理人員需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所取得的成效,減輕患者緊張情緒。體位護理,即為了鞏固手術效果,術后患者臥床狀態下需對手術區域進行局部制動,指導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并進行適度放松。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手術后1d、手術后7d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情況(VAS評分)進行檢測并對比。VAS評分值區間為0-10分,分值越低疼痛越輕,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后1d,實驗組疼痛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手術后7d,實驗組患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討論
大量臨床研究顯示,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減輕創傷骨科手術患者的疼痛程度,從而促使患者在恢復過程中較少受到疼痛的影響。本文分析了護理干預對于創傷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積極作用,通過為患者建立疼痛護理檔案,全面掌握患者的疼痛特點和疼痛程度,進而實施病房環境護理、藥物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全方面控制影響到患者疼痛程度的因素,從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達到穩定患者情緒、促進患者恢復的良好效果。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術后第1d以及第7d的疼痛評分分別為(6.3±0.6)分、(6.2±0.8)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第1d以及第7d的疼痛評分分別為(2.1±0.5)分、(4.6±0.5)分,觀察組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通過為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而促進患者的恢復進程。
創傷骨科患者治療中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手段,而手術治療后疼痛癥狀極為明顯。這種疼痛本身為機體本能反射表現,當機體受損并自我修復時,便會出現疼痛。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通常以急性疼痛為主要表現,若該疼痛為惡性刺激,將導致其他病理反應產生,如耗氧量增加、免疫力降低、血壓升高以及代謝紊亂等,機體各系統受到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因此下降。盡管術后疼痛物質如緩激肽、五羥色胺等釋放會加重疼痛程度,然而患者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如部分患者疼痛認知缺失、負性心理明顯等,這些都會使疼痛程度有一定差異。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做好護理工作。
當前創傷骨科患者術中與術后均采用相關的鎮痛技術,其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但如何保證癥狀緩解效果,又需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其實施的要點主要表現為:心理護理干預,旨在解決患者負性心理問題;疼痛護理,要求做好患者疼痛程度評估的基礎上選擇緩解疼痛癥狀的方案;舒適護理,如病房管理、患者體位變換等;鍛煉指導,可達到疼痛預防與癥狀緩解的目標。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在術后24h、72h,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說明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實際開展護理工作中,患者受生理、心理壓力影響,常出現不良情緒,容易與護理人員出現糾紛問題,而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下,通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有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護理人員應對創傷骨科相關疾病、治療知識等充分掌握,其目的在于護理工作中針對性更強,幫助患者快速康復。
創傷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是人體組織完成修復的正常現象,由于創傷骨科手術對患者的創傷程度較大,術后疼痛程度較為嚴重,使得患者術后的恢復進程會受到嚴重影響。嚴重的疼痛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飲食、睡眠等內容,還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情緒,如果疼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還會引發患者出現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促使恢復效果和恢復進程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玲,張梅,劉彩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6(5):49-51.
[2]陸艷,張林麗.疼痛護理干預緩解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31):111-113.
[3]郝海燕.護理干預對創傷骨科患者疼痛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6,1(7):87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