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綜合性護理方式在腫瘤科患者中的應用 方法:隨機選取24例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我院腫瘤科收治的患者做回顧性分析,將24例腫瘤科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觀察組。對照組12例腫瘤科患者在治療期間僅給予常規護理服務,而觀察組12名腫瘤科患者則在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開展綜合護理 結果:觀察組在護理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多明顯少于對照組,而治療的總有效率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 結論:為腫瘤科患者在治療期間開展綜合性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和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并降低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大力推廣。
關鍵詞:綜合性護理;患者滿意度;腫瘤患者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的選取
隨機選取24例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我院腫瘤科收治的患者做回顧性分析,將24例腫瘤科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觀察組。每組各12名患者,均無手術禁忌癥,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6歲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38.6歲;患者文化程度如下:小學4例,初中4例,高中3例,大學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7歲到74歲之間,平均年齡39.3歲;患者文化程度如下:小學5例,初中3例,高中2例,大學1例。兩組患者在治療之前均全部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本次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中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護理方法
對照組12例腫瘤科患者在治療期間僅給予常規護理服務(主要是干預護理:腫瘤科患者病程一般較長,責任護士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給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叮囑患者堅持服用藥物,還要密切關注患者服用藥物后的身體各項指標變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報告給醫師進行應對處理),而觀察組12名腫瘤科患者則在給予常規護理服務的基礎上開展綜合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開展常規護理項目,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
根據相關臨床經驗,大多數腫瘤患者在接受醫院治療時都會存在對治療無效、預后不佳、住院費昂貴、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差等的擔心和憂慮目前。醫院對不同患者開展的護理方式種類多樣,然而由于患者教育程度、年齡和經濟來源及復雜的環境因素,這些護理措施難以真正有效落實。而心理護理作為各種護理模式中最基礎的護理操作,對于患者的護理效果和治療效果起著最基礎的作用,責任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入院后對相關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消除或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 緩解患者的焦慮狀態。[1]
2、健康宣教
責任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及其患者家屬講解患者腫瘤類型的基本知識,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患者疾病的認知程度,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的目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患者配合默契對檢查的意義,向患者介紹相關養生知識,包括起居養生、飲食養生和運動養生,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的發病機制、常見癥狀、并發癥預防措施和基本的治療原則。
3、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鼓勵患者多進食,注意每次進食的量,做到少吃多餐,叮囑患者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盡可能進食一些高糖、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2]
4、了解患者需求,不斷改善護理服務
在護理服務期間,由責任護理人員采用開放式調查方法了解患者的護理需求,及時改進、增加護理內容,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滿意度。
5、出院后的護理干預
選擇臨床教育經驗較為豐富和具有完備的專科知識的主治醫師和主管護師作為電話隨訪人員;建立電話隨訪登記本,記錄患者出入院時間、出院時康復程度、治療的依從性、心理社會信息等相關信息;根據患者病情及出院后的康復情況不同,選擇適宜的隨訪頻次和時間,對于那些康復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要增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樹立持續就醫信心。[3]
(三)療效評估指標
1、對患者接受醫院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出現率進行統計,治療的有效性分為有效(患者癥狀幾近消失,無不良反應產生);好轉(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和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有所惡化)三個層次。
2、本次研究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所有患者就治療期間我院開展的治療措施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統計,患者滿意度將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四)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計量資料的差別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差別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患者治愈情況
經過仔細對比分析發現,觀察組的治愈情況為有效7例,好轉4例,無效1例,治愈率為91.67%,對照組的治愈情況為有效4例,好轉5例,無效3例,治愈率為75%。觀察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治愈率,兩組的數據比較有明顯的差異(p<0.5)。
(二)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在護理期間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中無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該項指標數據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三)患者滿意度比較
總結:綜合性護理方式是一種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進行全面且系統化護理操作的的護理模式。[4]本研究中,為觀察組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及時給予了患者有關心理方面的指導,在較大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緒,與此同時還為患者提供了護理等綜合性護理措施,研究結果表明,開展綜合性護理對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而言,可以減少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最終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慧. 惡性腫瘤患者臨終生活質量人性化護理應用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05):330-331.
[2]陳秀華,唐美玲,陸平,魏麗.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06):9-11.
[3]李騰,李曉華,羅梅,陳南燕.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PICC并發癥的影響[J]. 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7):3537-3539.
[4]陳華俊.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晚期腫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2015,31(09):1397-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