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鎮痛術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婦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對照組經自然陰道分娩,觀察組實施分娩鎮痛聯合氣囊仿生助產技術,比較兩組產后出血量、鎮痛效果、產程時間、配合度與滿意度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產時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lt;0.05);觀察組0級鎮痛、I級鎮痛比例多于對照組,其II級、III級鎮痛比例少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短于對照組,其配合度評分、滿意度評分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分娩鎮痛術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聯合應用可顯著縮短陰道分娩產程,提高鎮痛效果和配合度,減少產后出血量,改善護理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普及推廣。
關鍵詞: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分娩鎮痛術;應用價值
分娩是每個存在生育需求的育齡期女性必然經歷的生理過程,其會伴隨劇烈的疼痛。近年來剖宮產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但大多數年輕夫婦仍然希望選擇自然分娩,特別是對會陰完整性要求較高的孕婦。隨著當代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分娩鎮痛技術和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已經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臨床大量實踐證實[1],在分娩鎮痛技術應用基礎上聯合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發揮良好的協同功效,減輕疼痛,改善妊娠結局。本文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婦18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總結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婦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5.2±2.8)歲;孕周38-42周,平均(40.7±1.2)周;觀察組:患者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6.4±2.7)歲;孕周39-41周,平均(40.5±1.1)周。統計對比兩組產婦自然資料的差異,組間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gt;0.05),可予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經自然陰道分娩。觀察組實施分娩鎮痛聯合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具體方法如下:在產婦宮口開至2-3cm時,于L2-3椎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將3-4cm硬膜外導管置入,并于背部對導管進行固定,首先將3ml的2.38mg/ml甲磺酸羅哌卡因,進行5min左右的觀察后,確定不存在脊髓麻醉相關表現后,再注入12ml的羅哌卡因,控制阻滯平面在T6-8以下的范圍,連接好鎮痛泵,按照10ml/h的速度進行持續泵入,待宮口全開以后將鎮痛泵關閉。創建靜脈通道,必要的情況下予以縮宮素行靜脈滴注,以保證有效宮縮得以維持,給予產婦吸氧,并進行嚴密觀察,30-60min后進行陰道指診,確定宮口開大≥5cm時,進行人工破膜,對羊水性狀進行了解,以膀胱充盈程度為依據進行導尿,并選在此時實施氣囊仿生技術,選擇單擴張法,對陰道上段進行2次擴張(氣囊可逐漸向直徑8cm的標準擴張,維持3-5min左右),對陰道下段進行1次擴張(氣囊直徑保持6cm的標準即可,維持3-5min左右)。產婦在此時會出現明顯便意,并配合著自行向下屏氣用力,腹壓和宮縮力開始逐漸加強,胎先露下降明顯。
1.3 觀察指標
①產后出血量:通過面積法、稱重法和容積法三者結合法對產時、產后24h出血量進行計算;②觀察并記錄兩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并對兩組產婦配合情況、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定;③鎮痛效果:依據產婦的臨床表現和WHO標準對其疼痛分級進行評定,共分為4級,其中產婦安靜配合,無任何痛感為0級;產婦出現輕微疼痛感,但可忍受著配合為I級;產婦出現中度疼痛,無法忍受,伴隨呻吟聲,勉強配合為II級;產婦出血重度疼痛,無法忍受拒絕合作為III級。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通過SPSS21.0的統計學軟件包分析處理得到的所有相關數據,產程時間、出血量、配合度、滿意度評分采用( )加以描述,比較予以t檢驗,鎮痛效果采用百分率(%)加以描述,比較予以x2檢驗,如果Plt;0.05,則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兩組出血量的差異
觀察組產時出血量和產后24h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對照組均多于觀察組,差異存在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lt;0.05),數據見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鎮痛效果的差異
觀察0級疼痛、I級疼痛多于對照組,其II級疼痛、III級疼痛少于對照組,組間表現出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lt;0.05),數據見表2所示。
2.3 比較兩組產程時間、配合情況和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lt;0.05);兩組配合度、滿意度評分比較,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lt;0.05),數據見表3所示。
3討論
自然分娩所引起的產痛不僅會增加產婦痛苦,還會導致其情緒變化,分娩過程中一旦出現宮縮乏力,又可能延長產程,增加耗氧量,導致胎兒低氧血癥或酸中毒等情況,危及母嬰生命安全[2]。連續硬膜外阻滯的鎮痛方式,可取得確切的鎮痛效果,且作用時間較長,具有較好的可控性,不會出現高碳酸血癥、神志改變、誤吸等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是首選的分娩鎮痛方法[3]。
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對宮頸進行進一步軟化,并對盆底組織進行有效松弛,其顯著性特點為“仿生性”,與自然分娩規律相符,可使第一產程后半期和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縮短。但在操作過程中如果僅給予單一的氣囊仿生助產,盡管可使分娩快速結束,但給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對產后康復不理[4-5]。而在此基礎上結合分娩鎮痛,麻醉狀態下實施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刺激產婦配合屏氣用力,促使產程進一步縮短,結束分娩過程。整個過程產婦接受度良好,配合依從性較高,且不會對盆底組織造成損傷,縮短產后恢復時間,恢復良好的陰道緊張度,保證為產后和諧的性生活提供保證[6-7]。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產時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其第一、第二產程時間及配合度、滿意度評分、鎮痛效果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明顯(P<0.05)。由此證明,分娩鎮痛術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聯合應用可顯著縮短陰道分娩產程,提高鎮痛效果和配合度,減少產后出血量,改善護理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六鳳,全婷娟,陳美斌等.分娩鎮痛術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聯合應用的臨床療效[J].華夏醫學,2015,28(5):69-71.
[2] 郭靈麗.分娩鎮痛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協同作用于自然分娩的臨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46):116-117.
[3] 鄒雪梅.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52-53.
[4] 陸夢婕.淺論聯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與分娩球為產婦助產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7):88-89.
[5] 黃愛.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07(17):145-146,147.
[6] 李思茹.聯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與分娩球為產婦助產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4):111-112.
[7] 郭雷.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在自然分娩中的助產效果觀察[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