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間治療的6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觀察組給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術后開始負重時間、髖關節功能評分標準(Harris 評分)評定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開始站立、開始行走時間均明顯晚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 1、3 個月 Harri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 6、12 個月 Harris 評分差別不大。結論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兩者各有優勢。
關鍵詞: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效果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的常見病,發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髖部骨折的31%~51%[1]。高齡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多合并有復雜的內科疾病,全身基礎情況較差,治療以手術為主,目前常采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復位內固定術及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但關于兩種手術方法的效果存在爭議,本文對我院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PFNA)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對比兩種術式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間到我院骨科收住的6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自愿原則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65~87歲,平均為(73.2±9.7)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4例,摔傷32例,高處跌落12例,其他2例,按 Evans 分型,Ⅱ型 25例,Ⅲ型 21 例,Ⅳ型 14 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排除嚴重的心腎功能不全及肝功能障礙,排除其他免疫系統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完善術前準備
對兩組患者積極完善術前準備、術前檢查,并對合并癥進行??浦委?,控制血壓、血糖等,使患者能耐受手術。根據影像學資料進行骨折分型,判斷骨質疏松程度,制訂手術方案。
1.2.2 對照組治療方法
患者取健側臥位,行腰麻或持續硬膜外麻。取髖關節后外側切口,切開關節囊,暴露骨折部位,在髖關節外后側切開關節囊,于股骨小粗隆上 1.5 cm 處行股骨頸截骨處理,小心取出股骨頭,保留大、小粗隆骨折塊,用鋼絲將脫落的骨折塊固定,保留髖臼盂唇。測量股
骨頭直徑。使用擴髓器依次進行股骨側擴髓,依據個體股骨頭及髓腔情況選擇合適的人工假體型號,往髓腔中注入骨水泥后,將人工股骨頭柄插入加壓固定骨塊至水泥凝固。置入人工股骨頭,復位關節位置,逐層傷口縫合。
1.2.3 觀察組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同樣進行身體檢查,手術時間一般為入院后3~7d[2]。對患者的患側進行牽引復位,復位完成后稍作內收,然后于大轉子上1.5cm處做一切口,置入導針,推行導針的過程中盡量保證導針位于股骨的中心位置。然后于股骨近端安置骨髓釘,再測量螺旋葉片的長度,安置螺旋刀片,旋轉鎖定PFNA刀片,再擰入遠端鎖定螺釘。最后近端擰入尾帽,完成內固定。
1.3 觀察指標[3]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開始站立時間及開始行走時
間。參照髖關節功能評分標準(Harris 評分)評價術后功能,總分 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所有患者均獲得 1 年以上隨訪,對比兩組患者術后 1、3、6 及 12 個月的 Harris 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 ±s)表示,比較以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對X2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各指標比較
觀察組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人工置換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開始站立、開始行走時間均明顯晚于對照組。見表1。
3討論
由于我國老齡人口的越來越多,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傳統采用保守治療極易出現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F階段,通常采用手術治療,其可以促使患者骨折部位快速復位與固定,及早下床活動,加快患肢功能恢復,較少并發癥的出現,進而使死亡率明顯降低,促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4]。本文通過對比發現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的內固定手術主要是加強與固定骨折位置,給患肢提供支持,輔助患者鍛煉患側的髖關節,使得髖關節功能能夠盡快回復,這種術式主要優勢患者手術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少與不易感染等[5]。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患者也可以早期下床活動,住院時間也較短,人工股骨頭置換的優點是由于骨水泥能夠立即獲得機械穩定,不需等到骨折愈合后再負重,患者可早日下地負重行走,減少因長期臥床所致的各種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6]。
綜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均能有效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各有優勢,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更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等優點,應根據患者年齡、身體情況等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偉,許永武.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內固定治療高齡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1):57-59,108.
[2] 陳定中,趙海,唐聞海.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5):639-640,643.
[3] 胡衛國.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效果比較[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0):44-45,47.
[4] 亢小兵.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2):68-69.
[5] 樸俊杰.對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方法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8):9-11.
[6] 范遠俊,向陽,李正云,等.改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J].創傷外科雜志,2014,16(3):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