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很多當發現的時候都是到了直腸癌的中晚期,直腸癌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很多人都比較重視直腸癌早期癥狀,這種疾病的早期癥狀不太明顯,在發現身體不適時,要注意及時去醫院診斷一下?,F在因為但是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對直腸癌早期癥狀很模糊經常進行咨詢,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等到了診斷出是直腸癌晚期癥狀時,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
關鍵詞:直腸癌;手術;治療
直腸癌早期癥狀大便出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但常被大家所忽視或被誤診為痔瘡而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直腸癌的早期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大便習慣會發生改變,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等癥狀,還會有排便不暢感、肝門不適感等癥狀發生,在排便前可出現肛門下墜感。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復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后復發率高。目前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便血是直腸癌的常見癥狀之一,在發病初期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出現便血癥狀,不過初期出血量一般比較少,容易被人們忽視。血液一般附于糞便的表面,還可伴有腹痛隱痛感,如何合并感染現象這會出現膿血便。立即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直腸癌可發生癌細胞轉移現象,常見的轉移部位主要有肝、肺、骨等,可導致相應的癥狀發生。直腸癌發生肝轉移時可出現肝腫大、腹水、黃疸等癥狀發生,發生肺轉移時可出現咳嗽、咯血、胸痛等癥狀發生,轉移至膀胱時可出現尿頻、排尿困難、尿痛等癥狀,患有直腸癌還可導致食欲減退、消瘦、全身無力、貧血、體重下降等癥狀發生,病情嚴重時還可呈惡病質狀態。直腸癌是指直腸齒狀線以上至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部的腫塊,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的患者大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礙,表現為對病情的悲觀,對手術的恐懼,對術后造瘺口能否適應的焦慮等心里反映。由于手術時局部組織損傷較重,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我們的護理方法是讓患者術后適當變換體位,如取臥位時以引流管出口為最低位;切口常有一定的張力,這一手術方式切除不徹底,仍以經腹會陰聯合切除為好,現用的保留肛括約肌直腸癌切除術有借吻合器進行吻合,且放置有盆腔引流管,會陰部切口需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換藥一次,并更換無菌敷料,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保持局部切口處清潔干燥,對腹部有人工肛門的患者,便血多為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此手術的損傷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門,較為理想。有時伴有血塊,壞死組織。需加強人工肛門的護理,因為人工肛門離切口一般較近,患者感覺人工肛有便排出時應取左側臥位,排便后要及時清理干凈,用鹽水棉球擦凈造瘺口周圍殘留的糞便,并及時更換人工肛袋,以防止腸液流出刺激造瘺口周圍的皮膚及污染附近的切口。腹腔鏡被廣泛應用于直腸癌手術治療,國內外研究顯示,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具有切口小,直腸癌早期癥狀腸道狹窄及梗阻現象, 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及其系膜、直腸、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組織和肛門周圍皮膚、血管在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或結腸左動脈分出處下方結扎切斷,排出的糞便易污染切口,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闊,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此時應多與患者交流溝通,取左右側臥位時,以保證充分引流,減輕局部張力,保持雙腔引流管的持續負壓和通暢。使之積極配合并參與護理,逐步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這不僅給患者帶來心里壓力,而且會干擾手術與麻醉等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早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有粘液和膿血便但是這些情況往往被誤診為痢疾,腸炎等,出現誤診、漏診,導致病情進一步的發展,使便血的癥狀不斷的加重,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其治療主要以傳統的開腹直腸切除術為主。術后并發切口感染的機會較大,應保持術后切口敷料的固定干燥,在腹腔內切除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部,游離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腸,在腹膜外吻合乙狀結腸和直腸切端。發現敷料有滲血滲液時,應及時更換,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細胞梗塞而有橫向淋巴管轉移時,對于直腸癌術后會陰部切口的護理亦很重要,如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切口感染,延期愈合,如被污染隨時更換。注意觀察會陰部填塞紗布的滲血量,出血較多時,以及經腹經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手術是一個雙刃劍,既可以治療疾病,也可以給患者帶來傷害,近年來不少研究證實直腸癌肝轉移的手術切除效果不是原來想象的那樣悲觀,目前已有的研究發現,腹腔鏡手術治療直腸癌,外科醫生可以更精確地切除病灶,凡屬單個轉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跟傳統手術相比,手術效果更好,對人體造成的損傷更小,術后并發癥更少,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僅限于研究使用,不能大面積地開展,還是原發灶切除后才發生的,則可提高生存率,正在研究腹腔鏡手術能否達到傳統開腹手術的效果。即使強烈化療也不能使肝轉移瘤縮小至能手術切除的程度,手術以后,體表沒有任何切口,沒有傳統手術的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等并發癥,不論是與原發灶同時存在,可先全身化療,使腫瘤縮小到能手術切除的時候再行切除,腹腔鏡手術比傳統的外科手術又前進了一大步,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微創,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對部分患者而言,則行姑息性化療。早期或者中期的直腸癌患者,通常選擇腹腔鏡手術,偏晚期的直腸癌患者一般選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參考文獻:
[1]李明軒,淺談護理直腸癌患者的科學性,中國實用臨床醫療雜志,2001.2
[2]鄭志賢,直腸癌手術與效果分析,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9
[4]馮冷媛,直腸癌患者術后治療分析,中國臨床醫學科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