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在無償獻血知識不斷普及以及臨床用血量不斷增大的形勢下,獻血者越來越多。獻血后,血液檢測結果是否合格是廣大獻血者都較為關心的問題。根據《血站管理辦法》中有關規定可知,血站工作人員應履行告知義務,除了介紹獻血基本知識以外,還要告知獻血者血液檢測是否合格。多數情況下,獻血者血液檢測均是合格的,此時可用短信告知結果,但對于少數不合格情況而言,應選擇比較慎重的方式告知,以免使獻血者出現不必要的恐慌,增大心理負擔。所以,本文現對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告知方式及技巧予以如下綜述,為以后相關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獻血者;血液檢驗;結果告知
根據《血站管理辦法》的規定可知,血站工作人員有義務將血液檢測結果告知獻血者,獻血者具有知情權。現階段,為了能夠讓獻血者積極參與獻血活動,血站經常采用流動采血模式,就是對獻血者進行一個簡單的常規檢查,檢查確認合格后,就可以進行獻血。經調查顯示,此種獻血模式下血液檢測不合格現象十分普遍,血站在告知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信息時,如果方式不當,就會造成獻血者的誤解,甚至出現一些糾紛。為此,在實際工作中,血站一定要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確定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告知方式,并注意獻血者隱私的保護,以免引發糾紛。
1.告知方式
1.1 電話告知
在向獻血者告知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的時候,可以采用電話方式。在進行電話告知時,應先確認接聽電話者的身份,在確定其為獻血者后,告知血液檢測結果不合格,并進行簡單的說明,便于獻血者理解。
1.2 面談告知
一般而言,當獻血者對電話告知內容存在疑問時,可進行面談,這是一種最為有效、安全、直接的告知方式。在和獻血者進行面談時,需檢查獻血者的身份證、獻血證等信息,確認獻血者本人后,展開一對一的告知與咨詢服務,詳細解答獻血者的疑問,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2.告知技巧
2.1 確定告知方式
在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告知中,一般采用電話告知、面談告知這兩種方式。對于電話告知而言,需先確定獻血者的個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在確認無誤后,告知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此種方式可以充分保護獻血者的隱私,避免了短信或者郵件泄密,并且能夠及時溝通,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在電話告知中,獻血者可能無法充分知曉血液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概念,此時,可與獻血者進行面談,對獻血者的疑問予以詳細解答。
2.2 專業人員告知
當血液檢測呈陽性時,需安排專業人員向獻血者進行說明[1]。在向獻血者告知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的時候,要求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以及較強的責任心,可以向獻血者分析檢測結果,并且給予合理建議。除了授權人員以外,任何人不可把血液檢測結果告知獻血者。
2.3 確定告知時限
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獻血者都希望及時了解獻血信息,知曉血液去向。所以,在獻血者獻血后,血站應向獻血者說明血液檢測結果及去向。現今,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告知尚無統一的時限規定,但從尊重獻血知情權、規范血液服務、提高血站服務質量等方面考慮,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血液檢測結果告知時限。通常情況下,我站將血液檢測結果告知時限定為獻血后5~7個工作日,并先以短信方式告知檢驗結果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可以拔打短信中公布的電話進一步詳細了解具體哪項不合格,短信中不告知哪項不合格,具體的不合格項在電話中詳細解釋說明,同時接受獻血者的監督,以此保證相關工作全面落實。對于抗HIV初篩呈陽性血液標本而言,需送往疾控中心予以進一步檢測,此時無法告知獻血者詳細情況,可通過電話向獻血者說明血液標本要進一步檢測,需延后告知結果,以此獲取獻血者諒解。
2.4 加強溝通與交流
在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告知中,溝通交流技巧十分重要。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充分了解獻血者的語言習慣、文化水平等信息,從而采取恰當的溝通方式,并合理應用俗語、術語,以此保證溝通交流順暢。在面對不同文化水平的獻血者時,應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精簡準確的語言說明血液檢測結果,讓獻血者正確認知血液檢測結果不合格的事實,但也切不可語氣夸張以免引起獻血者的恐慌,比如我站工作人員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抗體不合格的獻血者可做如下告知:“您有一項不符合血站的檢測標準,但并不表示您有這方面的疾病,為了保證醫療用血的安全,國家對獻血者的血液檢測標準要比醫院嚴格很多,血站的檢測結果只能判斷您本次獻的血能否用于臨床,不能作為獻血者疾病診斷的依據。”
2.5 保護獻血者隱私
血站應對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進行保密,尤其是抗HIV陽性、抗HCV陽性等情況,充分尊重獻血者隱私權[2]。與此同時,工作人員不可將獻血者姓名、病史資料、住址等信息透漏給其他不相關人員。當獻血者家屬想了解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時,工作人員應注重獻血者的隱私權,不可將血液檢測結果告知獻血者本人以外的任何人,以免侵犯獻血者隱私權,引發糾紛。
2.6 強化獻血知識宣傳
在日常工作中,可加強獻血知識的普及,讓獻血者了解血液檢測標準以及為什么血液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陽性等情況,從而讓獻血者知曉,血液檢測結果只是判斷獻血者是否可以參加獻血的依據,并不表示獻血者有病,建議獻血者到正規醫療機構予以詳細檢查,不要太過緊張。在宣傳獻血知識的時候,主要采用知識手冊發放、視頻觀看等形式,讓獻血者直觀、形象的了解有關獻血知識,從而正確看待獻血問題。
2.7 堅持以人為本
在血站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落實人性化服務,和獻血者之間構建融洽的關系,讓獻血者能夠認同、認可血站工作[3]。
3.結語
綜上所述,在血站工作中,一定要尊重獻血者的知情權與隱私權,嚴格依照相關規范制度執行,落實告知義務,同時,也是對血站權益的保護,減少不必要的糾紛。除此之外,在血液檢測結果告知過程中,工作人員一定要明確告知方式,并且采用恰當的告知技巧,從而在向獻血者說明血液檢測結果的同時,增強獻血者對血站的信任,積極參加獻血活動,以此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加安全的血液。
參考文獻:
[1] 竇健康.獻血檢測不合格結果告知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09):713-714.
[2] 唐榮輝,黃米香.獻血檢測結果告知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08):5127.
[3] 曹曉莉,楊華,童昕,等.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告知情況分析及改進對策[J].中國輸血雜志,2017,30(04):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