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交叉配血實驗的目的是檢查受血者與供血者的抗原及抗體成分是否相容,給受血者提供相合的血液,以保證輸血安全。方法和結果:回顧性分析多年來工作中遇到的交叉配血困難的病例,查找其原因,規范操作規程,找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交叉配血 血型鑒定 抗體篩查
臨床輸血科交叉配血困難的人數,隨著用血量的增加而增多,這就提示我們在今后交叉配血實驗時一定要高度注意,有疑問時寧可不輸血,也要保證安全用血。為了臨床患者能夠安全輸注血液制品,在輸血前我們一定要進行患者、獻血者的血型(ABO,Rh)和交叉配血實驗。我們目前在輸血前也都要進行血型鑒定檢測、交叉配血實驗。交叉配血實驗采用凝聚胺和鹽水兩種配血法??偨Y在交叉配血實驗中的影響因素,解決問題。
1、分析交叉配血困難的原因
1.1 血型鑒定錯誤 血型鑒定錯誤是導致交叉配血困難最常見的原因,正確的血型鑒定是臨床輸血安全的保證,而錯誤的血型,導致交叉配血不合,查找原因,重復試驗,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試劑。如遇危重患者搶救,延誤治療,后果不堪設想。血型鑒定錯誤常見的原因有:
人為因素:①試劑不標準,污染或失效;②操作中加錯樣本或試劑,離心速度不足或過度,細胞與血清比例不當,結果判斷失誤。
客觀因素:①某些疾病導致抗原減弱,未做反定型,誤定血型;②抗體效價低(如嬰幼兒,老年人等),某些藥物干擾或正反定型沒有一起做,導致血型錯誤。
1.2 不規則抗體干擾 導致交叉配血困難無論獻血者還是受血者血清中不規則均能影響配血,受血者不規則抗體篩選已引起重視,獻血者不規則抗體則往往被忽視,工作中曾遇到2例,做交叉配血試驗時次管有凝集現象,該獻血者的血清分別與3位受血者配合均配合不上,經檢查,獻血者血清中有抗-E,血液退回血液中心。
1.3 緡錢狀的形成 血清在室溫37℃中,使紅細胞出現了假凝集,造成配血錯誤,常見于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霍奇金病,以及其他表現為血沉加速的一些病例中。
1.4 高效價冷凝集素的影響 在室溫或更低溫度下,對所有紅細胞(包括自身紅細胞)都能發生凝集現象,稱冷凝集反應。冷凝集素引起的非特異性凝集可嚴重影響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在實際工作中,冷凝集素干擾交叉配血實驗常見。在某些病理情況下,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支原性肺炎等,病患者血清中有很高的冷凝集素,與自身和他人的紅細胞均發生凝集 使患者難以找到相容性液輸注。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往往有很高的冷凝集素,嚴重干擾交叉配血試驗。易造成血型鑒定錯誤和交叉配血不合。
2、對策
2.1 加強責任心,杜絕血型鑒定錯誤 筆者調查,血型鑒定錯誤原因,有一半以上是檢驗者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責任心不強所致。所以在工作中要加強責任心,正規操作(先加血清后加細胞),分型血清必須符合標準,所用介質液必須等滲,新鮮,無污染。正反定型兩人分開做,正反定型不合,查找原因,不以某種試驗結果為標準,嚴把血型鑒定這一關。
2.2 抗體篩選 對受血者的血清和血漿,應做常規的抗體篩選,以發現有臨床意義的不規則抗體,有條件的血液中心,亦應開展獻血者血清的抗體篩選工作,以減少不規則抗體進入受血者的可能性[1]。
2.3 假陽性的處理 用未經洗滌的紅細胞做試驗時,試樣中的自身凝集素和異常蛋白質可引起假陽性結果,配血前洗滌患者的紅細胞,交叉配血試驗操作時室溫保持在22℃左右,有冷凝集時在37℃進行試驗,用37℃生理鹽水洗滌紅細胞可以排除;緡錢狀的形成,看結果前加一滴生理鹽水,混勻,使凝集散開,用高倍鏡看結果[2]。
2.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3]配血時,有冷性抗體的患者:①用溫鹽水洗滌紅細胞;②如仍有凝集現象,可將洗滌后的紅細胞放在45℃水浴中放散;③在37℃進行配血;④有溫性抗體的患者在交叉配血不完全相合時,就選擇多人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做配合性試驗,采用患者血清與獻血者紅細胞反應最弱的血液輸注;⑤如果ABO血型一時難以確定,患者的病情又十分危急,需要緊急輸血搶救患者的生命,此時可立即給與O型洗滌紅細胞輸注。
討論:患者發生交叉配血不合時,在排除人為技術原因后,應考慮一下幾個方面:血型鑒定是否正確;有無冷、暖自身抗體的存在;血清中有否存在不規則抗體等。需要結合臨床病情,分析原因,堅持采用除鹽水以外再加一種能檢出IGg抗體的方法,如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等。從而達到安全、有效輸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培華.輸血技術學.人民出版社.1998:63-65
[2] 孫連明,胡詩學,陳耕,臨床輸血手冊.科學出版社.1999:53-54
[3] 衛生部醫正司.臨床輸血須知.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