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分別接受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醫治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80例,根據其就診順序的差異將患者分成2組。對照組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實驗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結果:實驗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干預,可有效縮短患者下床活動時長以及住院時長,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并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效果較為滿意。
關鍵詞: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
多發性肋骨骨折是指胸部肋骨骨折根數在2根以上的損傷[1-2]。患者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時一般采取保守醫治方法,其方法恢復時間較長,且患者疼痛時間比較久。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多給予實施手術治療。本文主要對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干預后的臨床效果作分析,如下文: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醫治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80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10月15日-2017年4月20日,根據其就診順序的差異對所有入選患者進行分組,40例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為一組。
實驗組患者中,年齡處于17-65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8.16±10.27)歲;男女比例為27/13。
對照組患者中,年齡處于19-62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7.91±11.15)歲;男女比例為25/15。
2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關醫治干預。實驗組與對照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具體內容為:患者入院后根據其實際病情來確定是否需要輸血;檢查患者呼吸情況,采取氣管插管給予患者以助于支持患者呼吸。對于合并血氣胸患者應留置引流管,使用胸部護板固定患者胸部,給予患者進行鎮痛、化痰、活血化瘀等綜合醫治干預。
實驗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具體內容為:患者圍術期的處理措施同對照組患者。手術操作:根據患者肋骨骨折部位給予其采取最佳手術體位,在腋下做縱向切口(或外側橫切口),骨折部分復位后,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環抱器,塑形并進行安裝。術后留置引流管,并給予患者實施鎮痛、抗感染等醫治干預。
1.3觀察指標
對2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醫治干預后的手術相關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1.4數據處理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和并發癥情況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并發癥情況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手術相關指標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若兩組數據之間p值小于0.05,則代表實驗組與對照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在手術相關指標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兩方面,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相關指標
實驗組患者在下床活動時長、骨折愈合時長以及住院時長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并發癥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為5.00%(2/40),低于對照組發生幾率(37.50%),P<0.05。如表2:
3討論
多發性肋骨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外科疾病[3]。由于多發性肋骨骨折其出現骨折的肋骨比較多,骨折折斷處的穩定性能較低,且并發癥發生幾率較高,患者呼吸功能受到極大影響,同時骨折移位會對患者內臟器官造成損傷[4]。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在接受保守醫治方法進行醫治干預后,其強烈疼痛感持續時長以及康復時長均較長,且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增加,提高病死率。肋骨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的臨床應用給廣大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帶來了福音,其手術方法可有效縮短患者的病痛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本文研究結果得出:經醫治干預后,實驗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在下床活動時長、骨折愈合時長以及住院時長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為5.00%(2/40),低于對照組發生幾率(37.50%),P<0.05。
綜上所述,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干預,可有效縮短患者下床活動時長、住院時長以及骨折愈合所用時間,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同時降低患者并發癥情況的發生幾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曉龍,宋玉清,吳建英等.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2):1241-1241,1243.
[2]魏德勝.多發性肋骨骨折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3):500-501.
[3]姜輝,劉君.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對多發性肋骨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6):59,61.
[4]吳凡.多發性肋骨骨折外科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5(5):7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