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無痛分娩中硬膜外鎮痛法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52例分娩產婦,在產婦進產房后,均給予常規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并選擇進行硬膜外腔給藥鎮痛法,在宮口開至3cm時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并采用16G的穿刺針進行單間隙硬膜外穿刺,待此膜硬膜外腔后再置管3.5cm左右,固定導管后,給予產婦平臥位,采用一次性注藥泵進行鎮痛藥物的勻速注入。結果:經上述方式的鎮痛后,產婦由之前的劇烈疼痛轉變為基本無痛,且均成功進行硬膜外穿刺,產婦分娩的各個環節生命體征以及胎心率均無明顯變化,產婦情緒較之前明顯好轉,同時陰道分娩平均時間為(4.32±0.25)小時,也無低血壓、尿潴留等并發癥情況。結論:在無痛分娩中硬膜外鎮痛法的應用效果佳,減輕了產婦分娩疼痛,且并發癥少,同時麻醉醫師與助產士需全程監護和陪伴,對確保鎮痛安全性及穩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痛分娩;硬膜外鎮痛法;應用體會
分娩屬于一類正常的生理現象,自然分娩是最為理想的分娩方式,主要指產婦在臨產過程中,由于子宮收縮所引起的生物學反應。分娩過程中產婦長時間的疼痛,其中有大部分產婦不能忍受,容易產生煩躁不安及痛苦等情緒,這些因素導致產婦內分泌代謝異常,甚至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況,導致產程延長,影響分娩進程,嚴重者甚至對產婦及胎兒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1]。對于產婦的分娩給予科學、正確的鎮痛方法,可改善圍產期質量[2]。本文主要針對我院52例分娩產婦實施硬膜外鎮痛法,探究其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52例分娩產婦,產婦年齡20~34歲,平均年齡(27.4±3.5)歲,孕周(39.6±0.8)周。所有入選產婦均無頭盆不稱現象、無椎管穿刺禁忌以及無凝血異常情況;以及進行骨盆內測量徑線正常。
1.2方法
待產婦進入產房后,繼續給予吸氧,并建立靜脈通道,并選擇進行硬膜外腔給藥鎮痛法,在宮口開至3cm時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并采用16G的穿刺針進行單間隙硬膜外穿刺,待此膜硬膜外腔后再置管3.5cm左右,固定導管后,給予產婦平臥位,采用一次性注藥泵進行鎮痛藥物的勻速注入,先給予0.75%的羅哌卡因2ml注入注藥泵作為試驗量,待30min后。再次進行平面調整,給予0.1%的羅哌卡因以及舒芬太尼(0.5ug/ml)各100ml進行勻速泵入,持續性監測30min產婦生命體征以及胎心率,無異常情況,則可以指導產婦進行下床活動,并輔助給予高營養、易消化食物,補充患者能量,在宮口開全至10cm時,則停止藥物注入。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等變化,在產后2小時,再無異常情況發生即可拔管[3]。
2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52例分娩產婦,均成功進行硬膜外穿刺鎮痛,且鎮痛效果顯著。產婦由臨產前的劇烈疼痛轉變為基本無痛,且產婦分娩的各個環節生命體征相對較穩定,以及胎心率也無明顯變化,產婦情緒較之前明顯好轉,可以根據助產士的指導進行相關加速分娩的動作,對于會陰側切產婦進行切口縫合時,其疼痛較輕微。其中只有3例產婦由于宮縮乏力,給予催產素靜脈滴注進行順利分娩。同時所有產婦陰道分娩時間平均為(4.32±0.25)小時,也無低血壓、尿潴留等并發癥情況。
3討論
目前,臨床中常見的影響產婦分娩的主要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因素以及產婦自身心理狀態因素等,這些因素對產婦分娩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自然分娩屬于臨床足月、以及頭盆相對稱產婦最理想的分娩方式,但由于大多數產婦缺乏對分娩知識的了解,在分娩前可能會產生一些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等應激情緒,同時再加上產婦宮縮劇烈疼痛,極易使產婦出現煩躁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在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延長產婦分娩時間,對母嬰健康也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在臨床自然分娩過程中,輔助分娩鎮痛對減輕宮縮疼痛,促進產程進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5]。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針對分娩產婦實施硬膜外鎮痛,主要是通過給予連續性輸注低飽和度的局部麻醉藥物以及適量的阿片類鎮痛藥,進行聯合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應用硬膜外鎮痛方法主要的臨床優勢如下:1)給予0.1% 的羅哌卡因,局部麻醉藥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擴張至脊神經根部,其根部感覺神經纖維較細,麻醉藥物進入硬膜外腔后容易被阻滯,再根據患者不斷調整麻醉平面,可減輕產婦分娩過程中,因產道擴張以及宮縮所致的疼痛,同時硬膜外麻醉具有一定的區域限制,對產婦意識以及神志的影響小,通過醫護之間配合助產,并全程監測及陪伴,確保了產婦鎮靜麻醉的安全性。2)鎮痛麻醉平面相對較穩定,可有效降低運動阻滯,并減少產婦低血壓的發生幾率,同時局麻藥與鎮痛藥的血藥飽和度低,其母嬰均可耐受,由于減輕了分娩疼痛,可以增加產婦信心,且術后對產婦及胎兒影響小,利于產婦早日下床活動,從而可減輕護理負擔。3)采用硬膜外阻滯鎮痛的同時,還可以阻滯交感腎上腺素系統,并抑制其興奮性,從而可舒張小動脈,降低外周阻力,進一步增加血容量,可減輕分娩產婦心臟前后負荷,保證產婦正常順利的分娩。雖然硬膜外鎮痛在分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有效縮短產程,減少剖宮產比例,是較為理想的分娩鎮痛舉措。但該操作也具有一定的弊端。硬膜外穿刺鎮痛屬于一類有創操作,需要專業麻醉醫師進行操作,所以在鎮痛環節中,麻醉醫師與助產工作者協同配合監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在無痛分娩中硬膜外鎮痛法的應用效果佳,減輕了產婦分娩疼痛,且并發癥少,同時麻醉醫師與助產士需全程監護和陪伴,對確保鎮痛安全性及穩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燕,柯慧華.雙管硬膜外阻滯聯合病人自控硬膜外鎮痛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J].福建醫藥雜志,2012,34(6):4-7.
[2]沈萍,郝佳佳.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配合導樂分娩的應用體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5):56-57.
[3]趙愛梅.硬膜外麻醉在產婦無痛分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 18(3):14-15.
[4]呂艷.硬膜外自控鎮痛應用于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觀察與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3):155-155.
[5]梁惠珍.硬膜外自控鎮痛術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 02(1):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