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為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相關部門提出將財政投融資以不盈利為目的,對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以及相關新型產業進行無償投資。為了保障投資產業能夠為市場經濟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當前急需一套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應用于財政投融資當中,對投資產業的項目完成、項目實施、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本文首先分析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原則,對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進行重點研究。
關鍵詞:財政投融資 績效評價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c)-136-02
財政投融資是政府以國家信譽為擔保,將人民群眾手中閑置資金進行收集,這部分資金統一由政府部門進行保管,再以不盈利的形式投資到相關產業發展中。隨著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在全世界范圍的爆發,我國經濟市場受此影響產生經濟風險,相關責任人對此作出具體指導,認為引入績效評價體系是當前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關鍵。雖然我國部分省份已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引入運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效果不佳。因此,當前急需對財政投融資績效考評體系進行科學化構建。
1 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一套完善的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離不開應具備的原則,對評價對象與其目的進行全面分析。以下對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應具備的五項原則進行詳細分析。
1.1 績效評價體系目的性
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首先需要對其目的性進行考慮。而該體系構建的目的是為了對投資產業各方面工作進行評價,以此促進投資產業項目的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形成統一。由于財政投融資是由政府進行發起,因此,社會效益自然成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主要原則,而經濟效益是財政投融資發起的主要目的,也與社會效益同等重要。
1.2 績效評價體系集合性
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所包含的要素比一般評價體系更為復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包含的要素也不同。站在目標的角度來看,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所包含三大要素,分別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然而站在時間的角度來看,該系統分別包含短期效益要素以及長期效益要素;若是站在人員構建的角度來看,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所涉及范圍有政府、私人以及公眾。
1.3 績效評價體系相關性
一個系統中,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并存的,系統的構建需注意要素的相互關系。在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方面,需充分考慮到系統內部要素之間的相關性,而這種相關性并不是簡單的要素之間相互配合,而是面對問題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考量,從而實現要素之間的共同目的。
1.4 績效評價體系層次性
系統的構建包含眾多元素,這些元素又被統稱為子系統與總系統形成層次關系。財政投融資績效從評價體系中的總目標衍生出分目標,而分目標又衍生出子目標,目標之間存在較強層次性。
1.5 績效評價體系環境適應性
系統存在的環境直接影響著系統作用的發揮,當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適應度越高,則該系統所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作用則變小。因此,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需從客觀的角度分析環境適應度,將任何環境因素考慮進系統的構建當中。系統在構建完成以后,也需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系統內容。
2 財政投融資運用績效評價體系指標的具體選擇
本文重點將社會效益評價指標以及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作為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選擇。
2.1 社會效益評價指標
社會效益評價指標能夠對社會的發展以及相關改善情況反映給績效評價體系。社會效益評價指標在內容的考評方面需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進行合理結合,在表述方法方面選擇定性表述法將評價內容進行全面反映。而社會效益評價指標還需隨著具體行業發展進行調整,例如財政投融資在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時,社會效益指標這時就需將投資區域民眾滿意度、環境情況、民生改善等情況相結合,全面反映到績效評價體系,幫助財政投融資進行評價。社會評價指標可借助問卷調查、相關監管機構等,以此方式獲取投資地區民眾滿意情況以及當地民生環境情況,以此幫助財政投融資了解投資地區社會環境情況,便于對該地區進行評價。社會效益評價指標可通過兩種方法得到實現,分別是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其中德爾菲法是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將專業觀點及相關意見進行集合,再對問卷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從而獲取最終評價內容。德爾菲法的優勢在于操作過程較為簡單,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而層次分析法的優勢在于能夠提高評價的簡潔性與準確性。層次分析法首先需要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再對社會效益評價指標進行分層,位于上層指標能夠支配下層指標,而同層指標互不支配。其次,層次分析法還需構造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構建主要是通過專家分析等手段將同層指標進行比較,判斷各層指標所具權重。
2.2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主要以定量評價指標為主,并且應多以通用型財務經濟評價指標,以此保障指標的可比性與一貫性。財政投融資以經濟效益評價時,會因為項目之間的不同而產生計算方法差異,為了避免這些差異的出現,應將可比性與科學性原則作為指標選擇前提。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主要針對公司各方面情況進行評價,具體包括公司盈利狀況、公司資產狀況、面臨的債務風險以及公司盈利增長情況,這些公司運轉狀況的評價又可采用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兩大類進行,以此為財政投融資提供具體反映。財政投融資在進行經濟效益評價時,需將評價指標與標準值進行比較,根據得出的分數進行經濟效益評價。經濟效益評價標準分為四類,具體包括行業標準、計劃標準、經驗標準以及歷史標準。其中,行業標準主要根據行業內大量群眾作為標準前提,經過科學計算與制定,運用與特定行業的評價標準;計劃標準主要是作用于評價工作開展前,提前根據工作要求制定相應的計劃,預先設立相應的指標以及標準值,根據設立的標準值與結果進行對比;歷史標準需要將評價地區行業、單位以及部門績效等評價的歷史數據為前提,再根據科學計算設定相應標準,該標準的制定應將價格因素排除在外,保持計量口徑的一致;經驗指標是根據相關專業具體的實踐研究,加上與歷史發展規律進行緊密結合,通過具體的分析得出標準。
與此同時,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還應將社會效益評價指標與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相結合,在績效考評方面主要以定量指標為主,在此基礎上輔以定性指標,將兩大指標緊密結合,根據實際政策構建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
3 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中主要包括定量經濟效益指標以及定性社會效益指標。體系主要參照國有投資商業評價指標比例對兩大指標進行占比劃分,其中經濟效益指標所占比例為70%,社會效益指標所占比例為30%。其中計算經濟效益指標得分以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計算比例占比為基本指標80%,修正指標 20%。本文中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各指標的權重主要根據某一地區進行提出,在正式運行中還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參照數據。社會效益指標計算規則主要運用定性指標進行,根據專家分析評議進行最后綜合評價,為財政投融資進行支持。
4 結語
綜上所述,財政投融資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對投資對象各方面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本文首先對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前提進行分析,在構建方面選擇社會效益評價指標以及經濟效益評價指標作為系統主要指標,根據某地區指標情況進行評價體系構建,以此提高績效評價體系在財政投融資方面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顧婧,趙達,王朝領.基于支持向量機的科技投融資績效評價研究[J].軟科學,2014,28(12).
[2] 李甜.地方融資平臺績效審計與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03).
[3] 丁緒瑞,伏靜,孫吉,等.完善PPP投融資體制法律研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