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蔚
【摘要】自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全國范圍的“營改增”試點方案推行,這一方案的成效十分顯著,推動了經濟的活力,讓更多稅制改革提到實處,具有不可言喻的現實意義。但是不免在實行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這正是試點的意義所在,不斷探究,不斷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 現實意義 改良辦法
一、“營改增”的現實意義
所謂“營改增”,是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簡稱,就是將目前我國征收營業稅的部分行業,改為征收增值稅,而利用增值稅的抵扣作用來避免重復征稅,從而達到減輕企業稅負的目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 簡稱“營改增”)是當前實施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它能夠彌補營業稅的缺陷,也會給各個行業都帶來的很大的發展機會。從2012年1月1日起就從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開始在上海試點,而到目前為止,各項工作措施都有機地結合,相關工作的運行狀態都逐步推進,而已經有很大的成效。
(一)營改增的分步階段及實施行業
國務院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將上海作為“營改增”稅制改革首個試點城市,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開展試點工作,然后選擇部分行業繼續將改革向全國范圍推廣,最后的目標則將“營改增”工作推廣到全國范圍的所有行業。并決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對于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稅制改革,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江蘇、安徽東部沿海等10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13年8月1日起的全國范圍內開展試點,也就是?“1+7營改增”試點工作。按照規劃,最快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營改增”的計劃。
2012年的有交通運輸業中的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但不包括航空運輸;服務業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務;部分轉讓無形資產(轉讓專利和非專利技術、商標、商譽、著作權)。而在2013年國務院下達的通知中,擴大了現代服務業的范圍,在原有的服務業的基礎上新增加了“廣播影視服務”,由原來的“1+6”到現在的“1+7”。
(二)營改增的納稅義務人
納稅義務人的構成:在境內提供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應稅服務,指應稅服務提供方或者接受方在境內。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費的應稅服務以及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動產。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中,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免費運輸和現代服務業服務,但以慈善為目的或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對于“營改增”中的問題提出的改良辦法
(一)政府在改革中應起主導作用,實施優惠政策
對于稅負不降反增的服務業,國家應采取過渡性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扶持,通過財政補貼,財政優惠,事后彌補。加快在全國推行的力度,對試點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做出處理,以便對之后出現的問題能更好地改進,使得在全面推開時更加順利。
(二)允許企業自身根據情況作出調整
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協商是否實施稅賦,對另一種類型的企業也可能增加稅負。“一刀切”的辦法有時會傷及其他企業,若只選擇增值稅或只選擇營業稅則不能很好的避免弊端,而根據不同生產型服務業企業自身的特點,采取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種計稅方式結合使用、相輔相成的辦法。并讓各生產型服務業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稅率,則使生產型服務業能更靈活地發展。
(三)優化稅率結構,對不同行業制定更合理的稅率
對不涉及重復納稅的生產型服務業,如金融、信息服務、咨詢等,仍然統一繼續使用3%的增值稅稅率計稅,為了不加重納稅人的負擔,對部分不能適用現有增值稅稅率的納稅人允許其使用原有的稅率。應優化稅率結構,物流業原本完整的鏈條,現在則被分為交通運輸業和物流輔助業,在“營改增”之后,交通運輸業適用于11%的稅率,而部分的物流輔助業則適用于6%的稅率,這樣就有了稅額的差異,而稅務機關有一定的裁量權,這樣就會給有些企業一些避稅的機會,則不利于稅收管理。所以,建議實行統一的一檔稅率,這會使稅收征管更加的方便。
(四)完善匯總納稅機制,為分公司下方權利
由于現在我國采用的是匯總的納稅機制,而各個環節的監管上又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而從2013年8月1日起,試點的范圍就會擴大到全國,這樣的問題將會更加的明顯。因此,為完善“營改增”匯總納稅機制,可建議弱化總公司在納稅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可以給分公司下放一些權利。另外,則是政府監管部門以及稅務機關的監管力度,政府不能因為稅收監管的流程很是復雜則可懈怠,在“營改增”的過程中要監督各企業認真的實施,并且保證分支機構的數據以及可抵扣的數額的正確性,加大監管的力度,保證“營改增”工作能夠正確并順利的實施。
增值稅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營業稅改增值稅符合了國際慣例,是深化我國稅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使我國的產業結構更加地優化,促進了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減少了重復征稅的現象,而稅率的降低使小規模納稅人減少了稅負。但與此同時,“營改增”的過程中也是不少的企業出現了另外的弊端。抵扣稅額較少,有些企業稅負不降反增,這些問題都使得稅制改革的過程有著復雜性和艱巨性。但“營改增”已是大勢所趨,利大于弊,若要完善稅制結構則必須采取的舉措,因此,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各機構能夠共同實施好這一舉措。而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并對經營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達到結構性減稅的目的,確保平穩過渡。
參考文獻:
[1]劉蓉,劉楠楠.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政策思考[J].財經論叢,2013,(8).
[2]鄭曉京.關于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探析[J]. 金融刊物,2012,(40).
[3]汪蔚青.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試點的政策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