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波+付曉晨
【摘要】摘要:省略現象是日語的一個特點。本論文介紹了日語中4種省略形式。探討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在于: 日本人所居住的的地理環境、所受歷史影響、集團意識和以沉默為美的意識。
【關鍵詞】省略現象 文化背景 日語
日語中的省略現象很早就引起學者們的注意,在日本關于省略現象的研究起步很早。有從統語論角度,也有從語用論角度研究,吉川千鶴子(1988)和甲斐ますみ(2000)則從認知語言學角度進行研究。這些方法論的變遷反映了語言學者對語言和省略現象認識的深化。朱立霞(2004)則從認知語言學和語用論角度對省略現象進行了研究。
一、日語省略表達的分類(一)省略主語
人稱代詞的省略是主語省略中最常見的情況。日語句子中一般省略主語,如「わたし」、「あなた」等。如:
*好きだ。
日語中不用「わたしはあなたが好きだ」之類的說法。因為日本人之間談話時即使不用主語,聽話人也能夠理解對方所指。這在日本人之間是很平常的現象。
(二)省略謂語
日語中另一常見現象是省略謂語。
* A.だれがコーヒーを注文しましたか。
B.私です。
上句被省略部分是:私はコーヒーを注文しました。
以上例句中B的回答雖然被省略了,但意思已經完全傳達給了對方。如果不省略, 在語法上沒什么錯誤,會給人不自然的感覺。日本人都遵守著“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就足夠了”的原則。
(三)授受關系中的省略
日語中授受動詞有7個,因為授受動詞有固定的方向性,所以即使省略了復雜的人稱代詞,也不影響句意。
*この部屋がうまいんですが、一度彼のところへ行って、寫真を撮ってもら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上句中使用「もらう」和「くださる」兩個授受動詞,復雜的意思變得簡潔。
(四)敬語中的省略接頭詞「お」「ご」
*ちょっとお時間を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お」「ご」在日語中作為敬語使用,即便省略主語,聽者也能夠理解對方的意思。
「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です」
*名古屋をご訪問なさるそうです。
省略的好處在于使談話簡介明了地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并且符合了日本人喜好曖昧和沉默的特點。
二、省略現象的文化背景
人類學家サピール主張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即人們的生活狀態和信仰的總體決定了語言。語言是受文化制約的一種交際手段。
(一)地理環境
日本地處島國,在這種獨立的自然環境中長期生活, 日本人逐漸形成了比較一致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習慣。他們崇尚“以心傳心”的交流方式。其直接表現就是省略。
(二)歷史影響
古時候,日本人由于所處環境限制, 很少與外界進行交流。并且,日本歷史上長達200多年的鎖國政策也客觀上加劇了他們同質國民性的形成。說著同樣的語言、擁有同樣和血緣、生活在同一地域,造成日本人擁有相似的文化評價體系和價值觀。日本人注重“和”意識,造就其敏銳的感覺系統,“體察”能力發達, 所以他們盡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語言,靠以心傳心的方式來維持交往。
(三)強烈的集團意識
日本社會具有強烈的集團意識,人們通過在對方的關系中所處地位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說在這樣的社會中“關系”就是交往的關鍵。上下關系和內外關系其實都是心理距離的一種反映。日本社會階級意識強烈,日本人需要敏感地處理和調節與他人之間的社會心理距離。日本人避免自我突出。日本民族集體意識強烈,少數民族比例很小,并且近代日本貧富差距縮小。因此,日本人的普遍心理是盡量保持和別人的同一性。
(四)日本人的美意識
日本民族崇尚美。深受日本人推崇的曖昧的美和精煉的美就與省略表現有很大關系。
日本人以曖昧為美。比如和服,將女性的所有曲線包裹起來就是推崇曖昧美的典型代表。只在后領處露出白色的脖子,由此,人們能夠無限的想象。曖昧的美還體現在日本人的語言上。日本社會將露骨地說話視為無教養行為。因此盡量使用曖昧的說法。和歌和徘句是日本文學作品中最光輝的成就。徘句極短,意思卻很深奧。日本人對此很有興致。精練的徘句對日本語言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五)沉默是金
日本人以少言為美德。日諺中就有「沈黙は金」「言わぬが花」之類的說法。可見語言省略備受日本人推崇。絕不辯解。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在日本社會受到唾棄。比如因工作差錯而被上司訓斥時,必須認錯,稍微辯解的話,上司更火了。以不解釋為美德。
三、結語
如上所述,日本的島國環境、所受歷史影響、集團意識、美意識等均與省略現象的出現息息相關。日本所處的孤立自然環境,使日本人形成了較為一致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以心傳心”的交流方式。日本民族集團意識強烈,普遍有一種避免突出自己、與別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省略表達在緩和對立,維持集團內部團結上有很大作用。日本人視沉默為美,還有其獨特的美意識,這些都直接間接地促進了省略表達的發展。文化氛圍造就了其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日本人喜好省略是扎根于日本文化的。
參考文獻:
[1]加藤秀俊.「日本人の周辺」.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2]王瑞林.「省略——日本文化在語言中的體現」. 「日語學習與研究」,1996.
[3]朱立霞. 「現代日本語の省略現象に関する研究―認知言語學と論用的立場からのアプローチ」.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