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洪雷
摘要:在大學體育教育中貫穿生命教育是完善生命激勵評價機制的基礎,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命、體驗生命的情感,引導學生理解“生命在于運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與天賦,推進大學體育教育的創新與改革。本文將舉例略談生命教育貫穿大學體育教育始終的必要性,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生命教育 貫穿 大學體育教育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4-0139-02
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彰顯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的價值,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深刻認知生命,全面發展體育技能。本文將簡析生命教育的意義,論述舉例略談生命教育貫穿大學體育教育始終的必要性,并從創新大學體育教育機制,積極貫穿生命教育因素;加強學生對體能訓練和生命保健的正確認知;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運動中體驗生命的意義等三個方面來探索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的措施。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
從廣義的角度來分析,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理解教育而重在體現教育的人文關懷,是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通過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開發學生的生命潛力,教導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不斷實現生命的價值。[1]大學體育教育理念由“育身”和“育心”統一組成,不僅需要通過有效的體育運動訓練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而且要注意融合生命教育,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認知生命的珍貴意義,體驗生命的快樂,張揚生命的活力。
二、生命教育貫穿大學體育教育始終的必要性
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大學體育教育活動內容,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可以從文化理念的角度引導學生認知生命的美麗與內涵,促使學生自主投入體育運動訓練中,從而體驗生命的活力,學習生命保健知識,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體育理論知識,強化體育技能,在體育運動中彰顯生命的活力,不斷充實生命的內涵,實現生命的價值。其次,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感悟生命的熱情與興趣,緩解學生的壓力,使學生的心胸更加開闊,促進了學生身心素質的雙向發展。
另一方面,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個人生命與他人生命、人類生命與動植物的生命以及個體生命與社會群體生命的關系,升華生命的認知高度,在合作性體育運動中營造和諧的關系,喚醒生命的活化意識,發揮生命的光彩和生命的智慧。而且,生命教育理念對于現在的大學體育教學有著很強的適應性,通過深入貫徹生命體育,可以讓學生養成堅持參與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使得大學體育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提升大學的生命與活力。
三、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創新大學體育教育機制,積極貫穿生命教育因素
將生命教育成功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首先要創新大學體育教育機制,積極融合生命教育因素,推動體育教學模式走向多元化和開放性,同時對于體育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規劃。在整個的教學環節,在體育教學內容中滲透生命教育理念,讓學生深刻領悟“生命在于運動”,不再由教師做主導,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學習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學習的環節只起到引導作用,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喚醒了學生的生命意識,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還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同時使學生學習的效果大大增強。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具,在體育視頻中融合生命教育因素,例如在讓學生鑒賞健美操的視頻時,先讓學生欣賞各種生命形式,如翩躚的蝴蝶,五彩繽紛的金魚,美麗的鮮花和煥發青春活力的美少女等,接著,讓學生欣賞凝聚著生命內涵的健美操,引導學生領悟健美操精彩的動作時而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時而仿佛歡快的金魚、時而好像含苞綻放的花朵,使學生認知到體育活動中所蘊含的生命因素,體會體育的藝術美和生命的美麗。[2]而且,教師在體育實踐課中增加教學的方式,如采用游戲法、合作練習法、自由活動教學法等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實施創新體育教學機制,滲透生命教育因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個人生命與他人生命、人類生命與動植物的生命以及個體生命與社會群體生命的關系,升華生命的認知高度,在體育游戲運動中學會與人合作,認知自然界中的生命,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加強學生對體能訓練和生命保健的正確認知
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生對體能訓練和生命保健的正確認知,耐心指導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過程中熟悉生命教育和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和熱愛生命的信念。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講解運球、傳球、接球、投籃等多種技巧,讓學生鑒賞籃球比賽視頻,然后,融合生命教育理念,告訴學生在參加籃球運動訓練和競技比賽時,不僅要大膽、勇敢地發揮自身最佳水平,也要盡量避免運動損傷和意外運動事故發生,練習完籃球運動以后,理應平心靜氣,喝一杯鹽水來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鹽分,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保健意識。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導學生練習體育技能和接受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掌握體育損傷的早期處理方法,從而維護生命的健康與安全,強化學生的生命保健意識,教導學生呵護生命、珍愛生命。[3]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熟練處理較輕的損傷,告訴學生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沖洗法、冷敷法和照射法。沖洗法是將身體受傷的地方放到活水下,進行壓力均衡處理,使得皮質下的血液能夠正常的流動,避免在傷口處的淤積,造成出血狀況的發生;冷敷法是取一些低于身體溫度的東西,如冰塊、制冷類藥物等,用它們來接觸受傷皮膚,從而達到減緩血液的流動速度,防止傷口面積的擴大;照射法是將損傷的部位暴露在較強的光線下,使得該部位的神經、代謝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同時,這樣做還能減輕患者本身的痛苦,有效防止細菌的滋生。體育運動中所出現的比較嚴重的損傷有骨頭錯位、肌肉損傷和骨頭重度損傷伴隨大量出血。教師應告知學生骨頭錯位是由于鍛煉時動作的不嫻熟,使身體碰撞到較為堅硬的器材上,造成骨頭的錯位,這時先不要進行損傷者位置的移動,而是應該讓損傷者自身選擇較為舒服的姿勢,然后再在損傷者身體下面墊一些有利于固定的東西,如海綿、木板、枕頭等,然后等待專業的醫療人員的處理。肌肉出現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損傷者在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前,沒有進行適當的肌肉拉伸,出現腿部、胳膊等由于用力過猛造成的損傷,處理此類情況時以冷敷,減緩血液的流動速度,較少出血,避免血液淤積在傷口處為主。骨頭重度損傷伴隨大量出血是損傷中最為嚴重的,處理此類情況時要特別注意,以止血為主,骨頭復原為次。先想辦法止住損傷處的流血,以包扎、冷敷、沖洗結合的方式,盡快使損傷處的血流降到最低,同時注意消毒衛生,防止傷口發炎狀況的出現。
(三)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運動中體驗生命的意義
教師應注意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運動中體驗生命的意義,重視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自主參加體育訓練,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升自身的體育技能和生命健康意識,體驗生命的活力和意義,感知生命的珍貴。在開展體育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塑造學生熱愛祖國,維護集體利益,遵紀守法,積極向上,頑強、勇敢、樂觀、自信,努力進取、團結一致、朝氣蓬勃的體育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勝而不驕、敗而不餒、勇于拼搏、不畏強手、遵守體育規則的優良作風,逐步克服懶散、膽怯、懈怠和病態競爭等不良心態。[4]例如在進行大學標槍教學時,通過方位轉法、慢跑、隊列練習和有趣的體育游戲來帶動學生體驗生命的活力,指導學生明確標槍技術教學的內容、任務和技能要求,振奮精神,積極、愉悅地參與投擲標槍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選擇 “標槍傳統技法” “現代技法” “縱軸用力技術”和“滿弓技術”等不同的投擲策略。在開展足球教學時,指導學生在尊重自己的隊友和對方球員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足球技能和生命的活力,遵守足球比賽規則,正確處理足球運動中的損傷,告訴學生在比賽中不能急于求勝、傷害對方球員或者因為害怕受傷而消極運動。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改變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來提升體育教學的開放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促進生命教育和大學體育教育的融合,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生命保健知識掌握能力和主體意識,全面實施考核評分制度,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體育實踐課的表現等綜合各方面納入考試評價標準中。這種多元化的評定方式可以由學生互相評判,通過班級學生的自主評定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鍛煉的熱情,增加體育教學的開放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學會互相尊重生命,感知生命的快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教育理念由“育身”和“育心”統一組成,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而且要注意融合生命教育,教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認知生命的珍貴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大學體育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大學體育教育活動內容,提升體育教學質量,而且可以全面引導學生認知生命的美麗真諦與內涵,促使學生積極投入體育運動訓練中,不斷升華生命的活力。教師在開展大學體育教學工作中理應大力創新體育教育機制,積極融合生命教育因素;加強學生對體能訓練和生命保健的正確認知,耐心指導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過程中熟悉生命教育和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運動中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快樂。
參考文獻:
[1]方建新,俞小珍.大學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來自江西省上饒市的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22):1.
[2]張蘭香.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課堂教學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3(29):2.
[3]王紅英,任書堂,劉雪麗等.上海市部分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探索——以田徑訓練為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19):3.
[4]付慧宇,張景華,劉浩.從體育教學視角淺談大學生命教育[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3(21):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