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治的重要組織,在高校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常州工學院社團情況及工作做法進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實踐育人新平臺。
關鍵詞:學生社團;活動;實踐育人
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治的組織,是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它充實和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開辟了高校教育工作的新領域,被譽為“第二課堂”。近年來,常州工學院教育與人文學院團委結合學院專業特色,以服務青年、引領青年團員成長成才為宗旨,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理念,發揮本院社團種類多、學生文藝特長突出的優勢,積極引導青年團員以社團為載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一系列社團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為學校人才培養探索出了實踐育人的新途徑。
一、社團情況簡介
我院目前有18個大學生社團。從類別看,有學術科技型(新綠文學社、崇師社、DV社等)、社會實踐型(演講與口才協會、創新方法學習俱樂部等)、文體活動型(天華民樂團、時光舞蹈團、星光合唱團、青果劇社等)和志愿服務型(青年志愿者協會)。從覆蓋面看,曾經加入學生社團或正在參與學生社團活動的人數占全院學生的80%以上。學生社團種類多、學生參與度高,社團活動發揮著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功能。
二、創新做法
1.加強思想指導,以黨建促團建。學院所有學生社團由院黨委統一領導并授權院團委對其進行管理與具體的指導,堅持黨團組織管社團,這是社團保持正確發展方向,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有力保障。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團支部建在社團上。在各社團建立了團支部,設團支書一職,選聘思想政治覺悟高、個人能力強、有一定影響力與號召力的優秀社員擔任,主持開展社團團員民主評議和團員教育等工作。引入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由社團團支部組織“優秀社團干部”和“社團活動積極分子”的評選。(2)建立健全學生社團規章制度。在學校《常州工學院學生社團管理辦法》的文件精神下,我院制訂了《教育與人文學院學生社團管理辦法》,細化了社團成立資格審查、社團注冊、活動報批程序、社團考核、社員管理等內容,實現了社團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3)加強社團指導老師選配和獎勵。聘請專業技能高、責任心和工作能力強的教師作為社團指導教師。同時,學院將指導學生社團納入教師聘期考核指標和獎勵范圍,對考核評定在三星級以上社團的指導教師給予物質獎勵。(4)加強學生社團干部隊伍建設。成立社團部,將其納入團委學生會統一管理,社團部部長相當于學生會副主席級別。將學生社團負責人納入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和考核體系當中,通過專題講座、理論學習、實踐活動等,提升學生社團成員的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5)建立社團活動項目化運作機制,促進社團活動健康有序開展。為合理調配資源,引導學生社團健康有序發展,我院積極倡導開展社團活動項目化,要求社團活動實行“預申報”,以項目申報書的形式明確活動主題、活動內容、經費預算等,并以社團活動通訊稿、照片、成果作為考核社團、經費劃撥的依據。
2.“請進來、走出去”,搭建平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為拓寬視野、整合資源,為學生搭建夢想舞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我院團委在社團指導上,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立足于為學生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一方面,堅持將企事業單位、實踐基地以及志趣相投的單位“請進來”,合力搭建社團學習交流平臺。另一方面,堅持將學生社團推介出去,廣泛參加社會交流,積極參與各類比賽,服務基層。2014年,我院天華民樂團、時光舞蹈團和星光合唱團代表學校參加江蘇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榮獲器樂、聲樂、舞蹈等多個二等獎、三等獎。
3.打造品牌活動,培育精品社團樣本。品牌活動是社團的生命力,我院結合不同社團的定位與發展實際,通過持續開展品牌活動,廣泛宣傳,提升社團的影響力、吸引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品牌突出的精品社團。
新綠文學社創建于1985年春,由著名作家高曉聲親自題名,是我校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學生社團。2010年新綠文學社經過全國大學生人文原創大賽組委會評審,入選首屆全國大學生百強人文社團,2012年被評為常州市優秀社團。演講與口才協會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成立至今,協會十三次代表我院參加每年一屆的校大學生辯論賽,多次榮獲冠軍。2010年至今,協會一直代表我校參加常州市“六校杯”大學生辯論賽,多次榮獲冠軍、團體優秀獎、最佳辯手等獎項。
三、工作成效
學生社團真正成為我院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充實和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發揮了實踐育人的重要作用,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二課堂”。
1.基層團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以社團建設為抓手、以社團活動為平臺,服務青年、引領青年成長成才,既創建了一批品牌社團、樹立了我院共青團工作的新形象,又提高了我院共青團工作的實際水平,得到了上級團組織的肯定和表彰。2013年至今,我院先后榮獲常州市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常州工學院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常州工學院社團工作優秀組織獎等榮譽。
2.實踐育人成效突出。經過社團建設和精品社團的打造,我院學生社團切實發揮了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并有效地落實了“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的任務,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順利實現了環境育人、品德育人、實踐育人這三大育人功能。
作者簡介:王艷(1981— ),常州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