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軍+王甲志+朱浩然+鄭勇妮+位丹丹

摘 要:為了進一步促進大學課程體系的完善,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客觀需求,大學教育應不斷開展課程教育改革,進行課程規范化建設。本文旨在從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的研究角度出發,在相關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的教育實際,對現階段獨立學院在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動獨立學院課程規范化建設科學高效的開展。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規范化;對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形勢與政策課程針對現階段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作為教材編寫與課程設置的重要指導,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發展歷程、路線方針以及政府政策的思想理論教育。雖然形勢與政策在課程設置以及課時安排方面已經有了明顯進步,但是與其他大學必修課程相比,其仍舊存在諸多問題與缺陷,使得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育價值難以真正實現,無法有效提升在校大學生的政治覺悟與思想水平。因此對現階段各大高校獨立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的必要性
1.正確實施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需要
形勢與政策課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在推動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中央宣傳部以及教育部等政府部門針對現階段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活動的實際需求,立足于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發展實際,以形勢與政策課程為切入點,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構建起科學全面的高等教育體系。隨著黨和政府對高等教育教學工作認知程度的不斷加深,不斷制訂各類教育法規與教育政策,對高等教育體系的相關教育活動進行引導與規范,逐漸構建起完善的課程規范化體系。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管理者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程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性與急切性,對自身的辦學理念與教育方針進行必要調整,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有效發揮高等教育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為了保證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活動的科學進行,保持高效的教育效果,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與教育手段,對課程進行規范化建設,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形勢與政策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滿足國家宏觀形勢與教育發展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2.大學生自我發展與自我成長的需要
大學階段作為重要的發展階段,在個人生命歷程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在這一階段,大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日益成熟,具有了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的能力,這種生理心理上的發展特點,使得高等院校成為培養大學生政治思想覺悟、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加之高等院校獨特的教育教學環境,使得大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有充足的時間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自身行為與生活的規劃,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價值追求與思想認知。為此,高等院校需要針對現階段在校大學生獨特的心理與生理發展特點,將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引入大學課堂體系中,以形勢與政策課程為切入點,切實有效地引導大學生,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構建起積極向上的政治思想體系。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渠道獲取信息,而這些信息內容多樣、政治立場各有不同,一旦不加鑒別,將會導致校園思想混亂,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及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培養工作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一方面,需要黨和政府加大信息審查力度,對不當言論以及不良信息進行篩選,從外部環境入手,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以及教育部門要加大形勢與政策課程開發建設的力度,通過課程的合理設置與教學活動的有序安排,幫助大學生在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政治思想的認知水平,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與價值觀,進而對網絡生活中的各類信息進行自主篩選,在提升信息獲取能力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健康快速發展。
3.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
心理素質在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借助于形勢與政策教學相關課程活動,高等院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在校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與正確的政治思想方向,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使大學生能夠以更加科學、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例如,延安大學在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的過程中,能夠以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作為自身工作的出發點與立足點,以科學的課程設置與教材安排,切實有效地滿足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對于政治思想教育的客觀需求,使其自身保持正確的思想方向,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升競爭能力,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雖然我國大多數高校在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成就,在教師隊伍的建設、課程內容的設計、教學方式的選擇等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培養工作深入進行,使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仍然存在不足與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實際的建設需求,造成課程自身的開發建設有效,卻難以切實有效地推動大學生思想教育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1.高校對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重視程度不足
形勢與政策課程雖然在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學資源投入當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在課程規范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但是這一行為的產生,更多的是國家政策與法規要求的結果。各大高校管理者與教師從思想上并未真正形成對形勢與政策課程重要性的科學認知,進而使得形勢與政策課程體系在建設過程中,難以發揮教師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造成課程規范化構建活動效率的低下。
2.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管理缺乏科學性
教學管理科學化是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的必要保障。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管理大致可分為五大管理模塊(詳見圖1)。在形勢與政策課程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五大管理模塊缺乏科學性現象時有發生,使之成為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道路上的阻礙。
3.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考核與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獨立學院在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考核方式設計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缺陷,單一的考核與評價形式使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成果無法真實顯示出來,進而對后續課程的開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將期末測試成績作為考量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成果評價的唯一標準,使得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必要延伸。另一方面,單一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帶來消極影響。在更多情況下,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造成學習時間與學習資源浪費以及學習效率的低下。
四、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的對策
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還存在不足之處。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從不同層次、角度對待“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問題。
1.明確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培養的目標,革新教育觀念
高等院校要充分理解形勢與政策絕不簡單等同于學習技能與學習能力,正確思想意識的養成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辨別能力以及價值取向能進行全面的養成。為此,就需要對基礎理論、專業知識進行合理設置,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能夠自覺融入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專業技能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協調發展。
以規范化課程為切入點,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的科學性與高效性,高校可以充分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對大學生的理論認識水平與知識學習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政策,對于課程規范化建設過程中各類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設計,保證各類課程教學活動在滿足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客觀要求的同時,立足于我國現階段政治思想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教育內容進行合理化安排,實現政治思想與理論的更新與完善,使大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接受新的政治思想理論與政策變化,促進其政治思想覺悟的提高。
2.改革考核方式
針對現階段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規劃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考核與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的情況,在進行課程規范化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高校管理者與相關教育部門充分認識到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對大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方位考核。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安排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交叉處理,采取難易結合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政治思想基本知識的積累與思想體系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檢驗自身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課堂筆記、讀后感以及論文的形式,對學習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及時進行記錄,并根據自身知識認識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與判斷。教師可以定期將筆記、論文進行檢查并進行評分,將其作為考核評價的標準之一,以此實現對大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成果的全方面評價與檢驗。另一方面,需要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期末考試內容以及方向進行合理化設置,針對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工作的實際要求,結合傳統期末考試內容與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在相關教育學理論的指導下,對考試的重點內容以及基本知識點進行確定,將考試與黨和國家現階段實際的政策發展方向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形勢與政策課程相關考試內容能夠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提升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認知與應用水平。
3.促進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規范化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規范化的實現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相關教育主管部門與各大高校根據相關課程的實際需求,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的規范化管理,以此推動課程規范化工作的有序進行。
首先,在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規范化相關工作之前,教育部門與各大高校要組織專業人員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方向與主旨進行確立。在確立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使教學內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立足于這一段學生的認知特性與心理發展歷程。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學內容政治理論的高度與深度,使大學生在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接收到正確的政策理論教育與引導。
其次,在進行教學內容選擇的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與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發布的各類文件結合起來,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充實,使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反映國家政策的發展方向與重點,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知黨和政府現階段的工作中心,實現教學內容與熱點政策的科學高效結合。
最后,形勢與政策課程在進行教學內容規范化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要立足于現階段政策方針發展的實際,并以此為指導,不斷進行教材內容的更新。但是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連貫性與有效性,在進行教學內容更新的過程中,要將穩定性與更新性結合起來,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時效性,滿足相關教學活動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譚書敏.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創新性改革與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2]高中華.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優化途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
作者簡介:田亞軍(1986— ),男,陜西西安人,助教,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經管系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教研組副組長,2013級會計專業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