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I設計課程目標是,使學生能通過設計CI系統傳達企業品牌的價值訴求與個性特質。該課程實踐性強,適宜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本文通過總結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在CI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實施過程與經驗教訓,提出需完善藝術類師生知識結構,選擇實際項目,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等結論。
關鍵詞:CI設計;項目驅動教學法;市場營銷
一、CI設計課程與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簡述
CI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開設于本科三年級上學期。該課程目標是使學生能通過設計CI系統傳達企業品牌的價值訴求與個性特質。該課程實踐性強,適宜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
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屬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通過將授課內容融于項目中,輔助和引導學生完成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法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習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
二、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在CI設計課程中的實施過程
1.選擇項目。教師在完成課程概論講授后,通過廣泛聯絡搜尋,選擇適宜教學的實際設計項目。將教學班分成2至4人一組,通過小組間的競爭,激發學生求勝心,提升學習主動性。
2.項目任務設定與項目分解。根據教學大綱內容與設計流程要求,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子任務,課程知識點分布于具體的子任務中。教師需在分解項目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將知識點融入項目進程中。而在具體實施項目時,學生起主導作用。二者有機結合,以師生共同完成項目為目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在擬定設計方案、反復修改、討論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溝通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3.項目組合作學習與教師點評。各項目組負責人根據小組成員特點進行分工。團隊成員各盡所能,合作學習。在項目進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敷衍都會影響項目組最終的成果。所以指導教師要對全程每個環節的階段性成果進行評分,作為課堂作業計入課程成績。
4.提案與評估考核。每組推選出一名組員,模擬商業演示情景對項目成果進行提案匯報。這一環節要求各組制作提案PPT文件,教師、客戶代表評判并完成項目評價表。學生項目小組完成項目自我評價表并總結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感悟,各組分享交流并進行總結。
三、教學過程中的挑戰與對策
1.師生知識結構單一。藝術學門類專業學生學習CI設計課程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營銷學等學科的知識儲備。CI設計作為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一部分,與營銷學、傳播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結構相交叉。而目前國內CI設計課程教師的教育背景多為視覺設計類學科,在教學中偏重視覺審美層面的設計,結果是CI設計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僅限于VI設計部分,且偏重于美工技能傳授而缺乏設計思維的培養。忽略品牌理念梳理,缺失了品牌定位導向的CI設計項目只是局限在作為表象的視覺元素設計層面上,往往成為空心乏力的裝飾性設計,偏離了CI設計的初衷。針對上述情況,任課教師要拓展個人知識結構。同時,組織構建品牌推廣課程群體系,學生通過課程群里的市場營銷學、廣告策劃與創意等前期課程構建起一定的營銷學與傳播學知識基礎。
2.實際項目與虛擬項目的抉擇。市場營銷的根本是消費者需求,對真實的經營者與消費者訪談與測試是CI設計項目的起點與評判依據。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自擬的虛擬項目設計往往使課堂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使設計行為從溝通互動變成自說自話。從設計流程上,導致未做診斷,先開藥方。從作業效果上看,導致忽略精神內核,只顧視覺外殼。因此,在教學中引入實際項目,要針對市場實際問題,得出設計方案,強化學生自信感與自我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實際項目的操作使學生接觸更多社會資源,也使學校擴大社會影響,便于以后爭取更多項目。
3.對任課教師項目實踐能力的挑戰。藝術創作不能像公共事務一樣需要民主決策,教師需要擔任起項目總監的角色,承擔對項目的導向職責。這需要指導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同時,運用經驗與權威做出決斷。而從校門到校門的職業經歷無法給予任課教師相應的格局、眼界與實戰歷練。
近年來,校方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教師到相關企業里兼職進行設計實踐,任課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這使學校與行業內公司建立起相對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來。教師通過社會實踐,增強了思考問題的深度和系統性,提升了營銷策劃和創意能力。通過項目教學法在指導學生完成CI設計項目后,又可將管理項目的體驗提升為理論成果,促進教學研究的發展。
在CI設計課程中運用項目驅動教學法,通過師生協作完成CI設計項目,不僅使學生習得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提高了師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協作推進項目的社交能力,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姚琛.論項目教學法在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及發展[J].裝飾,2010(10).
[2]席輝.關于高?!禖I設計》課程體系架構思考[J].當代藝術,2013(2).
作者簡介:劉峰,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