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達日娃
摘要:興趣是孩子天性愛好的外在表現,也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生動力。小學數學學習是學生掌握代數知識和空間基礎,并為中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純粹的知識教授會把數學課變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筆者從幾個方面思考:一、讓活動帶領學生走進數學殿堂;二、多方面刺激感觀,調動積極性;三、滲透藝術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四、重視生活數學,強調學做合一。
關鍵詞: 活動;感官刺激;藝術教育;生活教育
小學數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算術和空間基礎知識,并為中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決定了他們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純粹的知識教授會把數學課變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句話:“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睌祵W教學就是要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火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游弋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才能品味學習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讓活動帶領學生走進數學殿堂。 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具體的活動,并讓學生參與其中,這就給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數學知識的機會。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時候,設計一次超市購物的活動,把不同的商品標價定為各個小數,讓一部分學生作為顧客購買商品,另一部分學生作為售貨員,計算“顧客”所購買商品的總價格。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體驗超市購物的同時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活動讓學生有了自主參與的機會,他們體驗到了數學應用的樂趣和數學學習的快樂。設計精彩的活動會讓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參與意識強烈,對于數學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多方面刺激感觀,調動學生積極性。①讓教學語言“有血有肉”。眾所周知,在諸多科目的教學中數學被普遍認為是比較單調和乏味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若不花點心思就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語言表達就是感染學生最直接的要素。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我們要在教學中力求措辭用語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語調抑揚頓挫,語氣和緩而帶有變化。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潑多樣,動靜結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時隨地樂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動口到想動手。②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圖文并茂的。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為教師,除了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③運用現代手段。多層次增加數學知識給學生各種感觀刺激。通過多媒體軟件或課件把數學知識分解成直觀形象的元素,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觀刺激傳遞到學生的心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細胞。
滲透藝術教育,激發學習興趣。①通過動口、動手,豐富表象。例如在教“正方形面積”一課時,先讓學生把身邊的正方形找出來,然后讓學生對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再自己動手畫畫一角是怎樣的動手畫畫正方形,并想想它們的面積大小為什么不一樣,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積。在總結完正方形面積的求法后,又讓學生進行比賽,看誰計算得快,最后舉例說明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計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積。②調動學生積極性,各抒己見,注重應用。數學學科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外,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學習數學以后,對于知識和應用,大多有各種想法。我們不能認為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是語文課的專利。此時,讓學生多一點發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見,會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不容忽視的幫助;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知的熱情;也消除學生學習緊張的情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牢牢掌握知識。 ③舉一反三,培養創造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在活動中產生思想,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以動腦思想的機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除了以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即舉一反三能力,從而擴展學生思維,增長學生知識。如適當設計一些表演,讓兩個同學扮演兩個形狀一樣的梯形或平行四邊形,表演相遇后經過各種嘗試組成一個長方形的經過。小小的活動卻能調動學生創造的積極性,整個表演過程,學生必然情緒高漲,學習積極性也必然得以提升。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不斷嘗試,聯系實際,大膽探索,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會隨著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重視生活數學,強調學做合一。①素材來源于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尊重和承認“生活經驗是兒童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尊重學生的經驗既包括那些正確的經驗,也應該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錯誤的經驗,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去偽存真、去粗取精。②教學語言童趣化。教學語言是師生進行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中介。把枯燥的數學和有趣的歌謠聯系在一起,用編寫的“數學歌謠”來激發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并嘗試讓他們自己創作。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他們用一首歌謠來記憶12個月的天數:“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蓖ㄟ^歌謠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鞏固記憶,這樣學生不但樂于接受而且記憶深刻。③把數學帶進生活。強調“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教師要創設一切條件,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通過與生活的聯系,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從而激勵學生更好的學好數學。例如:“多少個人拉起手來長度大約是10米?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誰?比你矮的人是誰?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誰?他們分別有多高?”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