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娜
摘要:幼兒教師作為專業職業需要不斷發展,本文提出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轉變自我意識,增強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在教學實踐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交流合作中,完善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適宜的制度文化,保障教師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專業;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文化生態取向
一、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明確
盡管隨著人們對早期教育的重視,人們把幼兒教師看做一個職業,卻沒有把幼兒教師看作一個可與醫生、律師、工程師等職業相提并論的“專門化的職業”。專業即專門的職業,指需要專門技術的職業。從事這一職業的群體需要經過專門的教育訓練,掌握專門的基礎理論和特殊技能,從而可以按照一定的專業標準,承擔獨特而重要的社會任務,發揮特有的社會功能和價值。教師作為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職業,具有專業的一切特征,體現在有國家的學歷標準、必備的教育知識和教育能力、職業道德的要求、嚴格的教師資格管理和制度等方面。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取向
20 世紀80 年代以后,教師專業發展成為教育學術界一個比較重要的課題,而對于什么是教師專業發展,一直都是寬泛模糊的理解。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對教師專業的不同認識,教師專業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和取向,總的來說可分為三類: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智取向;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取向;三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取向。理智取向的專業發展,注重學科知識、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教師通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師教育獲得一定的教育知識和技能,但它主要是一種外在強制的學習過程,教師常常處于被動的狀態,缺乏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以死板的教育理論、技能為內容,把教師限制在脫離教育情景、遠離教師教育生活的專門教育中,處于凌空教育生活的困境,這樣的學習教師會感到乏味枯燥,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教師生命不在場的現象。雖然教師在認識層次上會有一定的提高,但教育的情感并沒有多大的變化,教學行為仍然是實踐慣性的結果。現實教育中關鍵是應將所學知識技能內化為教師的行為,改變教學方式以更好地引導幼兒發展。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生態視野
生態學注重生物體與生存其間的環境所形成的各種關系對其所造成的影響[3]。文化在人類發展和學習中具有無所不在的作用,它構成了人們社會生活的生態環境,要研究人的發展和了解人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對人們所處的特有文化環境的考察和對人們在文化環境中活動參與過程的認識。幼兒教師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生動可感的各種文化中,在親身經歷的可感知的生活文化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是觸及教師內心靈魂的,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深刻的。他們所具有的獨特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包容在其文化中。
教師文化是教師成長的土壤,如果沒有教師文化的深層支持,任何教師的成長都將是靈魂匱乏的短時行為。幼兒教師長期置于特定的文化生活環境中,為更好地促進專業的發展應該對具有重要的甚至堪稱根深蒂固影響作用的文化生態有更好的認識和建構。在文化生活中,教師潛移默化形成的各種專業信念、專業態度以及專業發展的自我意識等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文化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四、建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模式
根據幼兒教師的文化生活包括了教師自身的教學活動、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教師與幼兒園的關系等幾個方面,提出建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模式建議。
1、轉變自我意識,增強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教育要關注人的存在問題,不僅要關注教育對象還要關注教師,關注教師的生存環境對其專業認識和專業發展的影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如何發揮,重要的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自我意識。由于社會對幼兒教師工作的偏見以及幼兒教師工作本身的繁瑣沉重,教師對工作缺乏成就、感歸屬感,他們的工作只是為了完成教學和園長布置的任務,教師體驗不到自身的價值和從教的幸福感。要更新幼兒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需要社會、幼兒園進行多方面的幼兒教育宣傳,讓家長社會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教師在兒童發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幼兒教師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在切實的感受中改變其專業的信念和價值等,為教師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圍,激發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專業發展的內在主體動力,把個體對自身發展的影響提高到自覺的水平,自覺追求專業的發展。
2、在教學實踐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回歸教學實踐,每經歷一次教學事件,它都會對教師的身體即行為方式產生影響,影響到教師的教育生活風格(文化)。教師在生態環境中由適應到與環境的不平衡會引起教師的自覺學習以達到平衡,幼兒教學具有較強的情境性。面對生動的、變化的教育對象和特定的教育情境,教師要善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調動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及時判斷并作出合乎教育規律的反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問題中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和教學行為。
3、在交流合作中完善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風格是個人化的,教師亦多處孤立的狀態,封閉的教師文化不利于教師的成長,文化可以在合作與分享中不斷產生和發展。教師的成長即文化的成長、專業的成長需要在一個開放的、放松的、對話的教師團體中實現,幼兒園應為教師多提供教研活動的機會,在不同經驗觀念的教師團隊中,教師可以通過相互觀摩、相互質疑、交流討論各種幼兒教育問題,分享個人教育經驗等促進教師文化的發展,形成共同的幼兒教育信念等。專業的發展不是靠外在灌輸而是應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發現內化各種信息,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經驗等。
4、建立適宜的制度文化,保障教師專業的發展。優化園所內部管理,創設支持性的園所管理文化,園所的管理體制和教師自身的工作壓力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顯性障礙。為此可以通過以人為本的思想作為指導建立合理的園規園紀,不僅能調動園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還影響著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創建一個靈活多樣又充滿競爭氛圍的教師管理模式,為幼兒教師的“自我更新”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創造幼兒教師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提供專業發展的空間及條件。
參考文獻
[1] 孫凌毅.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1.
[2] 龍寶新.教師教育文化創新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6):86.
[3] 宋改敏.陳向明.教師專業成長研究的生態學轉向[J].當代教育管理,2009(7):51.
[4] 石鐘英.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
[5] 胡金姣.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