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萍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效果直接關系到語文課程的學習效果。近年來初中語文教學卻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作者對如何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并給予了相應的建議,這對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分量最重、變動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關閱讀教學的條文。但是如今的現狀卻是閱讀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閱讀教學也沒能發揮其應該有的作用。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視課堂集中教學和教學知識的講授,而輕視對學生自主體驗與語言的內化訓練。在這種狀況之下,初中生個性發展往往會受到壓抑且自主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升。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應該對教學的現狀進行改變,注重對于學生自主性的探討,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始終貫穿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 從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教學有效性。本文首先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接著對提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特征
要想不斷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就要對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特征進行探討,具體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教學目標是課程教學的指導,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對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促進教學效果的發揮;第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運用恰當,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課程調整;第三,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的發展狀況,選擇適合初中生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討
1、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融入到閱讀意境之中。良好的課堂環境能夠使語文閱讀變得豐富多彩,這樣學生們就會在不斷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自身的語文素養。這就需要教師能夠認真分析閱讀段落,根據不同的閱讀題材進行課堂設計,讓學生們融入到閱讀意境之中,學生們在閱讀意境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閱讀內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較強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后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融入現代化的手段,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創新。
2、根據學生差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之間都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學習效果好,可是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所以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這就需要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引導,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理解力,對那些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就要進行耐心指導,讓他們能夠掌握閱讀內容,從而帶動學生的整體語文閱讀能力。
3、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滿足學生需求。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設計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滿足初中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初中生的語文閱讀內容也在不斷的變換、更替,以符合現階段的社會環境。所以,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就要圍繞當今社會的指導思想,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方案的設計要和初中語文學科的基本規律相吻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4、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所以,要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積極發揮他們的引導與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調節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發揮,還要對學生們在進行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指導與點撥,只有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在思想上得到感悟。
5、營造良好課堂環境,帶動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的課堂環境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提交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初中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并且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一旦對某些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進行不斷的探索。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放映一些與閱讀內容有關的影視作品,這樣不僅讓他們對閱讀內容的背景有所了解,還能通過形象、生動的電影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6、重視對文本內涵的思考,做到畫龍點睛。初中語文教材中選擇的很多文本都十分的具有內涵,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將這些文本的內涵給予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善惡丑美。語文閱讀內容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與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閱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其中的道理,從而對生活有所感悟。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們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讓他們積極探討其中的內涵,并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在對他們的想法給予積極的引導,從而促使學生對文章所體現的內涵做出正確的評判,這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作者再結合教學時間的基礎上,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近一步發展。可是,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所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復雜的,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坤梅.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1,(04) : 28 -30.
[2] 岳二平.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 08) : 33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