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霖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呼聲的日益高漲,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并進一步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由此可見,實訓基地建設是三個關鍵環節之一,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領域,也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動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有力杠桿。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教學;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是為完成職業崗位技能培養而建立或提供的一個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場所。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就要適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必須堅持校企合作,結合專業特點,從實訓基地的總體架構、運行管理、實訓項目、師資力量等方面入手。但在實踐過程中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施,影響了校企合作的基礎,高職藝術設計類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實訓基地的合作運行機制尚需深入研究和實踐。
一、實訓基地建設的幾種方式
1、國外實訓基地建設模式。職業教育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區別于普通高校學歷教育的具有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EE、北美的CBE和國際勞工組織研究出來的MES等模式。
2、我國職業教育的起步較晚,各高職院校也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自己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學院主導式。學校在這種模式下擁有較大的主動性和控制力,教學工作和實訓導向在很大程度上由學校進行管理,企業只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第二,校企共建共享式。這種模式在很多學校應用也比較廣泛,它往往需要找到校企之間的共同利益點,或是校方提供科研和技術支持,企業獲利;或是校方提供低廉的勞動力,企業獲得剩余價值。但是這樣的項目或利益點不易契合,或接納學生實訓人數受到限制,適合的專業也有一定的限制。第三,企業承包式。這種運行模式下的實訓基地,學校負責提供場地或設備,以較低的價格出租或承包給企業,企業依據協議吸納一部分學生的實習。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學校可以節約一定的投資、管理和維護費用,并且能夠較好的完成實訓任務。其缺點是合作企業的吸納能力有限,實訓項目隨機性、重復性強,典型性差,不能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
二、當前高職藝術設計類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選擇合作企業、校企雙方的任務和職責、校企互利的長效合作機制、實訓基地資金的籌措渠道、學生實訓實踐質量評價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導致校企合作的穩固性、長久性差;實訓基地建設的目的性、可操作性較差。經過調研,高職藝術設計類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藝術設計類實訓基地的合作企業一般為中小型企業,其規模較小、業務范圍相對單一,企業容納頂崗實習崗位較少,不能滿足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的需要。
2、學校教學管理模式和企業運行模式之間的差別較大,學校和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的目標側重不同,在實訓基地組織運行中,學校和企業不能將教學過程和企業實訓實習很好地融合,學生不能完全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中。
3、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實訓基地的合作運行機制還不夠完善,致使校企合作不夠深入。有很多校企合作的案例表明,學校只是和企業簽訂實訓基地的協議,但并沒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實際運行中雙方的權利責任和具體運行程序細節,比如詳細的典型實訓項目、實訓內容、實訓時間、具體負責的實訓教師、具體的實訓制度以及實際的管理規章制度等內容。這些問題導致在實訓基地實際運行過程中難以保障學生實訓實習效果,合作關系難以長久。
三、校外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學交替”實訓模式。“工學交替”是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企業生產實踐相互交替,學用結合的模式,“工學交替”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都可進行,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更具真實性。推行這種合作模式,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能有效進行工與學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無需“試用期”就能勝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工學交替”的目的。
2、“頂崗實習”實訓模式。“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后一年到企業“頂崗實習”進行實訓教學的模式。“頂崗實習”的主要目標不僅是理論知識得以鞏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藝術設計專業的“頂崗實習”是把學生安排在設計公司作為設計人員來工作,教師也可到“頂崗實習”的崗位進行指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續發展計劃。“頂崗實習”是學生畢業前富有成效的一種實習模式。
3、“聯合共建”實訓模式。“聯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實訓基地等。共建專業是由雙方骨干人員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建設專業,共同承擔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等職責。共建課程主要是合作開發新課程、進行課程改革等工作。共建實訓基地是指由學校提供師資,企業提供場地、資金、設備與技術人員,共同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作為企業的“準員工”進入基地學習,企業在基地生產產品,校企雙方最終實現利益共享。即學生作為公司的“準員工”工作,學生畢業后企業可優先留用這些“準員工”,學生也有權利優先選擇該企業。
總之,高職藝術設計類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是一個長遠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研究課題。我們將不斷探討更加適合我國教育現狀,具有先進性、可操作性的實訓基地建設新模式,加強校企長效合作,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訓實習管理制度,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研、產一條龍”。
參考文獻
[1] 鄧澤民,韓國春.職業教育實訓設計[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2] 劉朝暉.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