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菲菲
摘要: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英語教學呼喚情感,讓情感充滿英語課堂,以情來撥動學生的心弦,進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字: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情感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態度,實現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情感的滲透。
一、創設情境,以情引情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撐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在英語教學中,也應該有一個點---生活。生活中孕育了豐富的教育資源。英語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而這個點放于具體的課堂中就是情景。它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放大鏡。這個點,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撐點,學生于景中學,于景中用。教師把靜態的知識設計成動態的生活經歷,每一句話都是生活的縮影,當課堂上流淌著清新的生活之源,充盈著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時,我們的孩子會在英語生活這片廣闊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如何創設情境,以情引情呢?
1、利用直觀教具,創設情境。利用直觀教具是創設情境最直接、最經濟和最有效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音樂、投影、實物等教學載體,促進和推動小學英語學科課堂教學的優化。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引起他們豐富的情感體驗 ,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
例如:在教Greetings時,我用簡筆畫的形式對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進行操練。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太陽,東升西落,讓學生自己體會上下午的變化。同時加上了對話:T: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學生:Good morning,Ms Yao!還補充了Good night.我利用多媒體設置場景:夏夜,皓月當空,時鐘指著9:00, 蟲子在鳴叫。形象的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夜晚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晚上。然后與學生進行對話:A: Go to bed now. B: OK. Good night.這樣就把抽象的東西放到了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學生不僅學得有趣,而且對詞語的意思理解也更深刻。學生在學習中激發了情感,產生了相應行為,順利達成教學中的情感目標。
2、利用肢體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個好的導演,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動作語言來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鼓勵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利用體語這種直觀的手段,可以使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會比較喜歡。比如在教數字單詞“one、two、three、four…”等詞時,就可以教學生做動作,學生就很容易地說出這個單詞。利用肢體語言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利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孩子與游戲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課堂上適當地有意識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戲,能使孩子們覺得好玩,從而延長注意的保持時間。
例如:在講人體各器官名稱的復習課中,學生要會看、聽和說head, eye,face, mouth, ear, nose, foot, arm,hand, leg等詞,為了避免孩子們厭倦,我設計了這樣的游戲:分組“篩選”游戲。讓A組學生起立,其他各組同學監督,我用由慢到快、越來越快的速度說:Touch your nose/hand... please! 學生做出正確反應。沒有按單詞摸準身體部位的學生被逐一淘汰后坐下,堅持到最后一個的學生為優勝者。學生們一方面覺得有趣而氣氛活躍,笑聲頻頻,一方面為了獲勝而努力把握每一個單詞。這就避免了枯燥的跟讀導致的疲倦和乏味。在游戲中培養了學習興趣,在競爭中強化了知識記憶。
二、傾注熱情,以情育情
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的天職,每一個教師都有愛,要將愛灑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到你不僅是他們的師長,同時又是他們的朋友。只有這樣,他們才愿意和你進行思想交流,對你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教師才能及時掌握他們學習、生活和思想活動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反之,沒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沒有溝通的橋梁,更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一種希望,它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加倍去努力。
三、正確評價,以言激情
語言的產生和發展需要環境,而英語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缺乏的是一種交際環境。這便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課堂上盡量多地使用英語,這可在課堂上形成英語氛圍,有助于語感的培養。
如:對表現好的,別忘了用Excellent;對表現一般的,也可用Well done來表揚,讓他們品味成功的歡樂和喜悅,培養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對表現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責或冷嘲熱諷,可以用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這類鼓勵性的話,是他們感覺到自己也在不斷進步,從而消除懼怕緊張情緒。
四、運用“榜樣”,以行傳情
榜樣即所謂為人師表,進行情感教育,言教不如身教,小學生可塑性較強,學生思想活躍,生性好動,而英語屬于語言學科,模仿性比較強。所以作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們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去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樹立仿效榜樣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優雅文明的言談舉止;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以及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才能激起學生的“信”以及機對老師的“愛”。
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影響、考察、評價學生。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相信在老師們愛心的呵護下,今天的小苗注定長成明天的參天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