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艷,王菊
(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 婦科,廣東 深圳518106)
腹腔鏡技術在不孕癥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陳吉艷,王菊
(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 婦科,廣東 深圳518106)
目的探討腹腔鏡技術在不孕癥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不孕癥患者114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案,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診斷和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診斷陽性率為96.5% (55/57),對照組患者為100.0% (57/57),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妊娠率為92.7% (51/5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4% (39/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觀察組患者的分娩率為62.8% (32/5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0% (16/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采用腹腔鏡技術對于女性不孕癥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女性不孕癥;腹腔鏡手術;效果
臨床對于不孕癥的定義較為寬泛,其中較為統一的部分為當夫妻雙方在育齡進行正常性生活的情況下,在長達1年或更長時間的條件下未發生孕育的情況[1]。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快速變化,各類因素導致的不孕不育癥發生情況愈發增多,包括藥物使用的泛濫、外科手術、衛生條件等原因導致女性因素的不孕癥。有調查[2]顯示,我國約有15%的家庭中患有不孕不育,而其中約有2/3的案例是由于女性因素導致的不孕癥。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推廣和使用,不孕癥的診斷和治療有望得到提高。本研究在上述背景條件下,以我院不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腹腔鏡技術在不孕癥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不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范圍為2015.1.16至2016.4.17,共計114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 (31.7±4.9)歲;不孕時間為2~8年,平均不孕時間為 (4.1±1.7)年;根據發病原因分類:原發性不孕癥21例,繼發性不孕癥93例。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案,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技術作為診斷和治療手段。兩組患者的年齡、不孕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取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無腹腔手術禁忌證,在組別劃分時沒有選擇定向性;所有患者均進行B超檢查,輔助內分泌檢查以及相關生殖器官檢查,確診為不孕癥;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表示知情,簽署同意參與協議,并表示授權本醫院使用相關資料進行科學研究;本研究內容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3 腹腔鏡診治方法
1.3.1 腹腔鏡技術方案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技術方案,具體如下:腹腔鏡手術在患者月經后3~7 d進行,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STORZ(德國)腹腔鏡,經臍孔穿刺成功,形成人工氣腹后,改取頭低位,置入觀察鏡檢查盆腹腔,主要目標為子宮、輸卵管形態以及周圍組織交互情況。根據患者病變或盆腔粘連情況給予相應手術,執行手術前采用亞甲藍液經子宮向輸卵管注入 (2 mL亞甲藍 +250 mL生理鹽水),觀察組織器官情況,盆腔粘連給予粘連分解術、輸卵管傘端成形術、輸卵管末端造口術、卵巢內膜異位囊腫剝離術。完成手術后采用0.5%甲硝唑沖洗液清洗腹腔,排氣后縫合穿刺孔。
1.3.2 術后治療和護理
患者完成后手術后給予保溫護理,實時觀察患者盆腹腔手術位置情況,發生積液等情況應給予緊急處理,避免發生病變。根據患者需要采用中西醫結合調理治療。術后檢查發現有輸卵管再次嚴重阻塞的患者建議其進行試管嬰兒。根據患者情況采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術后抗感染治療。
1.3.3 隨訪
完成研究內容后,對患者進行18個月的隨訪,記錄患者術后妊娠及分娩情況。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診斷情況、完成治療后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分娩率,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Excel 2010版進行資料整理,采用SPSS 22.0版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孕癥診斷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診斷陽性率為96.5% (55/57),對照組的診斷陽性率為100.0% (57/57),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診斷情況比較
2.2治療后的妊娠率及分娩率情況
觀察組患者診斷后55例患者為不孕癥,經治療后妊娠率為92.7%,分娩率為62.8%。對照組患者經診斷和治療后,妊娠率為68.4%,分娩率為41.0%。觀察組的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P<0.01);觀察組的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孕育情況比較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經隨訪調查統計,兩組患者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3.1不孕癥的發病率及原因分析
不孕癥是我國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然而由于歷史以及文化教育等原因,我國對不孕癥的臨床治療和研究進展一直較為緩慢[3]。WHO調查發現,發達國家的不孕不育發生率在10%以下,而發展中國家的發生率較高,約為35%,我國的發生率高于該比例[4]。造成上述情況的情況較多,主要可歸結為兩類原因:①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條件較好,在日常用藥、醫療技術的使用等方面較為合理,減少了外界因素對于人體的干擾,降低了疾病的發生率;同時,較高的醫療水平使得該疾病的治療較為順利且有效[5]。②人們醫療意識較高,發達國家中多數人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發生征兆后在疾病發展期甚至更早進行預防治療,可避免疾病的發生[6]。相關研究[7]認為,造成不孕癥的原因主要是輸卵管阻塞,輸卵管出現炎癥同時會導致輸卵管堵塞,進而對女性的受精卵結合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我國醫療尚未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不孕癥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
3.2 腹腔鏡技術的應用效果
腹腔鏡技術作為目前較為流行的微創診斷和治療技術,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具有較好的理論和技術基礎,然而在不孕癥的應用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腹腔鏡技術具有微創技術的獨有特點,如切口小、患者自身痛苦較小、術后恢復較快、腹腔粘連發生率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1),分娩率亦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表明腹腔鏡在治療女性不孕癥方面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手術后及隨訪過程中均未發現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腹腔鏡技術在治療女性不孕癥方面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技術對于女性不孕癥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1]趙海鳴.腹腔鏡聯合宮腔鏡對不孕不育癥治療效果分析 [J].醫學綜述,2015,21(20):3790-3792.
[2]王芳.腹腔鏡聯合宮腔鏡治療不孕不育癥的臨床療效與價值探討[J].當代醫學,2016,22(5):57-58.
[3]石磊,李博,楊麗萍,等.腹腔鏡聯合宮腔鏡治療不孕不育癥的臨床觀察 [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9):59-60.
[4]楊琴.宮腹腔鏡聯合術治療不孕不育癥圍術期的護理配合 [J].醫藥前沿,2016,6(21):33-34.
[5]楊玲娣.腹腔鏡診查不孕不育癥150例臨床分析 [J].醫藥前沿, 2014,4(16):7-8.
[6]秦雯英,閆海威.宮腹腔鏡診治婦產科不孕不育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6(6):78-79.
[7]鄔歡歡,易迎春.宮腹腔鏡聯合下輸卵管疏通術治療不孕癥 147例[J].現代醫院,2016,16(3):374-375.
(責任編輯:常海慶)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Techniqu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CHEN Jiyan,WANG Ju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ming New District,Shenzhen 518106,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Methods114 cases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5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diagnosis was 96.5%(55/57)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100.0%(57/57)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pregnan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51/5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8.4% (39/57)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The deliver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2.8%(32/5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1.0%(16/39)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Laparoscopic technique has good effect for the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female infertili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Female infertility;Laparoscopic surgery;Effect
R711.6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2.0169
2016-09-29
陳吉艷 (1981-),女,廣東籍,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