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志林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必須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轉化,將學習過程從知識的被動接受向知識的主動獲取轉化。這就要求物理教師開展好實驗探究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實驗教學;策略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科中的理論知識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與產生的。德國物理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有實驗的課,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課”。德國的物理教師除了極少數純理論課沒有實驗外,一般每堂課要做2~3個實驗。可見,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正面對走向世界的重大挑戰,對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對一向被人們忽視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把它從薄弱的環節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來。因此改革傳統的物理實驗課教學模式,創建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的物理實驗課教育模式,已成當務之急。那么怎樣創建適應當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實驗課教育模式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習積極性的直接因素。創設問題情境,在引導學生追本求源、積極探索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實驗滲透著方法,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訓練意志品質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是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如果演示實驗生動有趣,就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知識和獲取知識。例如,在講“大氣壓強”時,教師可以取一只普通的U形管,一頭用軟木塞塞住,再從另一頭加入水,兩邊的液面不會是等高的。而在生活中,學生覺得水往低處流,兩邊的液面應該是等高的。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演示實驗,還要善于選擇演示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實驗內容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在“動中思”、“思中探”,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質。
二、利用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知識
“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實驗,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利用身邊物品做實驗,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有意識地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塑料瓶是人們生活中用于裝礦泉水和飲料用的,在幾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裝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對著瓶中吹氣,會發出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從而可以說明音調跟頻率的關系。又如,在研究“摩擦起電”時,把塑料尺在頭皮上反復摩擦幾下,然后將其靠近一些小紙屑,發現小紙屑被尺子吸引,說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體帶電,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以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科研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
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形象、直觀、可見度大。但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容易讓學生產生不真實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降低實驗的真實性,所以多媒體輔助實驗手段不能代替演示實驗。我們在演示一些微觀的、不易觀察的實驗現象,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清晰、更直觀地觀察實驗器材和實驗現象,我們對所演示的實驗進行數碼投影不防是個好辦法。它可以把實驗器材放大,形象在展示在屏幕上,還能把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況展示在學生面前。
例如:磁場的演示實驗。過去我們的做法是,先把六個小磁針放在講桌上圍成一個圓圈狀,中間放一個條形磁鐵,觀察小磁針南、北極的方向變化。但是,由于講桌較高不利于學生觀察,前排學生能看得見一些,后排的學生就一點也看不到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把這個實驗放在數碼展示臺上做。具體做法是,在展示臺上鋪一張紙(避免實驗器具劃傷展示臺),將六個小磁針放到展示臺上圍成一個圈,介紹完實驗原理及小磁針南北極后,把條形磁鐵放在小磁針圍成的圓圈中間,這樣實驗現象即可通過展示臺投影到屏幕上,實時、準確地呈現出實驗現象,全體學生都可以清晰及時地觀察,而且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將電教媒體科學地運用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與實驗教學相互交融,有機結合,將彌補實驗操作中由于器材、環境等原因造成的不足,是提高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四、拓展實驗教學的思路,擴大實驗探究的范圍
物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也就是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那么我們所說的實驗也就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及“想想做做”小實驗,而是將實驗探究貫穿于物理學習的全過程。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可樂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乒乓球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家一起來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來說明我們要知道的物理知識。或者,這種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來解決其他什么問題,等等。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總之,實驗教學在新課改的今天,不僅要體現它的規范性、嚴肅性,更要體現它的創造性、民主性、主體性、開放性、實踐性。而作為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師只有注意這幾個環節,才能使自己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也才能使學生所做實驗及相關知識熟練掌握。既能使老師輕松教學,又能使學生愉快接受,從而使物理實驗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昭偉.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03).
[2] 馬世紅.設計性研究性物理實驗的實踐情況[J].物理實驗,2004.11.
[3] 楊述武.漫談物理實驗教學改革[J].物理實驗,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