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永敏
(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皮膚科,河北 衡水市 053000)
尋常型白癜風應用鹵米松乳膏合并復方白芷酊治療的效果分析
隨永敏
(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皮膚科,河北 衡水市 053000)
目的 研究鹵米松乳膏與復方白芷酊聯合應用于尋常型白癜風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尋常型白癜風患者8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觀察組予以鹵米松乳膏與復方白芷酊聯合治療,對照組予以甲氧沙林與鹵米松乳膏聯合治療,兩組均接受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的痊愈率與總有效率分別為27.27%、93.18%,對照組分別為9.09%、72.7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組CD3+、CD4+、CD4+/CD8+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2.2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91%(P<0.05)。結論鹵米松乳膏與復方白芷酊聯合應用于治療尋常型白癜風能夠調節機體免疫機制,提高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尋常型白癜風;鹵米松乳膏;復方白芷酊;臨床療效
白癜風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后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粘膜病,人群患病率約為0.5%~2%,且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1]。本病根據皮損特征主要分為節段型白癜風以及尋常型白癜風兩類,其中,以尋常型白癜風在臨床中較為多見。西醫治療本病缺乏特效藥物,主要依靠外用激素及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治療緩解皮膚色素脫失,但療效并不理想。祖國醫學對于白癜風的認識與治療歷史悠久,根據其癥狀歸屬為“白定”、“白駁風病”等范疇,講究整體治療理念[2]。近年來,諸多臨床研究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白癜風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醫或中醫治療。本研究對尋常型白癜風患者在NB-UVB照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鹵米松乳膏與復方白芷酊聯合治療,獲益頗佳,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尋常型白癜風患者88例,均符合《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10年版)[3]中相關診斷分型標準,均處于進展期或穩定期,年齡18~65歲。入組前3個月內,未接受過免疫調節劑、免疫抑制劑以及糖皮質激素治療。排除合并嚴重臟器系統疾病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神智異常或者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與哺乳期女性。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19~65歲,平均(39.12±4.59)歲;病程1~8年,平均(3.62±1.64)年;臨床分期:31例進展期,13例穩定期;疾病類型:23例局限性,11例泛發性,9例散發性,1例肢端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22~63歲,平均(38.87±4.65)歲;病程1~7年,平均(3.57±1.43)年;臨床分期:33例進展期,11例穩定期;疾病類型:22例局限性,10例泛發性,10例散發性,2例肢端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臨床分期與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NB-UVB照射治療,隔日1次。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白天予以甲氧沙林溶液局部外擦,夜間應用鹵米松軟膏局部外擦,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6個療程。觀察組在NB-UVB治療的基礎上,白天予以復方白芷酊局部外擦,夜間應用鹵米松軟膏局部外擦,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6個療程。兩組治療期間如出現光毒性反應,則適當減少照射次數,并酌情延長藥物治療時間。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療程后,觀察患者的皮損改善情況,同時采集外周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變化,并計算CD4+/CD8+。觀察和記錄兩組治療期間相關不良反發生情況。
1.4 療效標準 痊愈:皮損白斑完全消失,且膚色恢復正常,與周圍皮膚無異;顯效:白斑縮小50%以上或部分消退,白斑顏色改善;有效:白斑面積縮小10%~50%或小部分消退,膚色有所改善;無效:白斑面積縮小不足10%,膚色無改善。計算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明顯高與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治療后64.01±4.36 36.01±6.43 25.04±4.14 1.47±0.48項目CD3+CD4+CD8+CD4+/CD8+觀察組(n=44)治療前61.29±6.45 32.15±6.14 24.11±3.69 1.33±0.24治療后68.09±4.71 39.72±6.67 25.12±4.43 1.62±0.51對照組(n=44)治療前60.55±5.79 32.24±5.94 23.85±4.01 1.35±0.26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1例照射治療后輕度皮膚紅斑,減少治療次數后得以緩解,不良反應率為2.27%;對照組3例嚴重皮膚紅斑和水皰,暫停治療后好轉繼續治療,4例輕度皮膚紅斑,減少治療次數后得以緩解,不良反應率為15.91%。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尋常型白癜風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主要認為與神經精神因素、遺傳因素、黑色細胞自毀以及自身免疫因素有關。本病如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伴發異位性皮炎、甲狀腺疾病、腎上腺功能不全等,不僅影響患者的顏面美觀,還將危害身心健康。因此,充分重視尋常型白癜風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對于尋常型白癜風尚缺乏特效療法,主要依靠對癥治療,即在適當運動、科學飲食、改善居住環境、維持良好心態等基礎上,應用糖皮質激素外用及NV-UVB治療,但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文獻報道顯示,有30%左右的白癜風患者應用中、強效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而弱效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率更是高達70%[4]。由此可見,糖皮質激素外用治療往往效果不理想,但同時也可能與糖皮質激素的強度有關。因此,本研究中選用0.05%鹵米松軟膏進行治療,以期獲得滿意效果。對照組在應用NB-UVB照射、甲氧沙林與鹵米松軟膏外用治療后,總有效率僅為72.73%,仍有27.27%的患者治療無效。
祖國醫學認為,白癜風屬于“白駁風”、“白癜”、“白定”等范疇,病因與“氣”、“血”、“風”、“濕”、“熱”等因素相關,病位在肌膚腠理,常涉及心新、肺、肝三臟[2]。多是由于體質羸弱、外傷、外邪入侵、情志失調等情況下誘發脈絡瘀阻、氣血失和,繼而導致肌膚失養,表現為泛白、瘙癢。復方白芷酊是一種中藥制劑,房中白芷與補骨脂具有活血化瘀、潤澤顏色、祛除風邪之功效;蛇床子、秦艽、防風以及蒺藜具有活血通脈、養血止癢及行氣散風之功效;冰片、馬齒莧及梔子可祛上述諸藥溫熱之功,從而起到通竅開絡之功效;甘草可調和諸藥。全方可起到祛風通絡、調和氣血及養血止癢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復方白芷酊具有促進黑色素擴散、消退的作用,從而促進皮膚色素的脫失以及白斑的恢復。本研究中,觀察組在NV-UVB治療基礎上,應用米松乳膏與復方白芷酊聯合治療,痊愈率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不良反應明顯減少(P<0.05)。此外觀察組的T淋巴細胞亞群較對照組明顯改善,證實觀察組方案具有較好的免疫調節作用。
綜上所述,鹵米松乳膏與復方白芷酊聯合應用于治療尋常型白癜風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光療不良反應少,且能夠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紊亂,這也可能是其治療機制,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1]趙泰娟,吉馮偉.白癜風的治療現狀[J].當代醫學,2011,17 (10):28-29.
[2]馮新.祛白酊治療尋常型白癜風89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4):245-246.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10年修訂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6):373.
[4]賽波.鹵米松乳膏合并復方白芷酊治療尋常型白癜風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9):141,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