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娜,楊江永,尹小姝
(贛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 贛州 341000)
冠脈介入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效果的影響
嚴娜,楊江永,尹小姝
(贛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究冠脈介入術前給予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126例需行冠脈介入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3例。觀察組患者在術前1周給予高劑量瑞舒伐他汀,對照組不用藥。行冠脈介入術后兩組患者給予相同護理方式,并且持續給予觀察組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晚,持續給予對照組患者瑞舒伐他汀10 mg/晚。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采用心肌灌注呈色分級(MBG)評價的心肌灌注情況以及術后和術后3個月hs-CRP、LVEF和MACE等臨床療效等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心肌灌注分級(MBG3)級獲得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CK-MB、TnI和hs-CRP均低于常規劑量組(P<0.05),但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內徑及MACE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個月hs-CRP、LVEF、LVEDD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MACE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冠脈介入術前給予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后炎癥反應的降低和減少心肌損傷具有明顯作用,值得在臨床治療中被考慮并推廣使用。
冠脈介入;瑞舒伐他汀;心肌梗死;心肌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臨床表現為胸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以及反映心肌損傷、缺血和壞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電圖改變[1]。冠狀動脈介入(PCI)是目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較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盡快的開通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縮小心肌梗死面積,較少死亡。但是PCI術術后出現的無復流和慢血流等現象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2]。瑞舒伐他汀藥物因其調節患者脂肪堆積以及抗炎、擴血管等功能在冠心病的治療過程中被經常使用。本研究選取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贛州市人民醫院就診并進行治療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3例。所有患者中男91例,女35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61.52±9.89)歲;高血壓40例,高膽固醇血癥36例,糖尿病22例,陳舊性心肌梗死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既往病史等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1)心肌缺血癥狀,如胸痛等;(2)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3)心電圖出現新的心肌缺血變化,顯示至少兩個相鄰肢體導聯ST段抬高≥0.1 mV或兩個相鄰胸前導聯ST段抬高≥0.2 mV。排除嚴重的肝臟、腎臟器官功能嚴重不全的以及造影劑過敏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PCI術前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78)300 mg和硫酸氯吡格雷(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90)600 mg。觀察組患者術前額外給予瑞舒伐他汀片(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83)20 mg頓服。術后兩組患者給予相同方式的常規冠心病護理,并且持續給予觀察組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晚,持續給予對照組患者瑞舒伐他汀10 mg/晚。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術后采用MBG評價心肌灌注情況并抽血檢查并對比CK-MB、TnI、CRP、ALT和CK等指標。術后3個月進行隨訪復查CRP、ALT和CK等指標并了解患者主要不良心臟事件。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3]:指發生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次心源性接受入院治療以及包括靶血管急診冠狀動脈旁路手術(CABG)在內的再次血運重建(統計時發生數時按照患者例數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庫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如年齡以及查血指標用“±s”表示并進行t檢驗,同時計數資料性別以及既往病史等利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PCI手術比較 對照組術后MBG分級3級49例(77.8%)、cTFC(37.15±6.12)幀;觀察組術后MBG分級3級63例(100%)、cTFC(28.17±3.15)幀。觀察組患者術后心肌灌注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術后CK-MB、TnI和hs-CRP均低于常規劑量組(P<0.05),但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內徑及MACE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個月hs-CRP、LVEF、LVEDD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MACE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s)
檢查時間術后且住院期間術后3個月項目CK-MB(U/L) TnI(μg/dL) hs-CRP(mg/L) LVEF(%) LVEDD(mm) MACE[n(%)]hs-CRP(mg/L) LVEF(%) LVEDD(mm) MACE[n(%)]觀察組(n=63) 24.15±5.13 0.11±0.02 9.58±1.66 58.19±8.89 43.89±5.51 0(0.00)1.07±0.79 65.16±8.19 45.98±5.07 2(3.17)對照組(n=63) 32.07±6.11 0.21±0.08 14.01±2.84 57.12±9.05 45.11±4.01 0(0.00)5.04±1.51 55.79±8.11 55.12±6.12 4(6.35)t/χ2值7.880 9.625 10.689 0.669 1.421…18.491 6.453 9.128 0.700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逐年升高,成為心血管科的常見病。臨床表現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損傷與壞死的心電圖進行性演變。在AMI的治療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過程中炎癥反應貫穿始終,行冠脈介入術前給予高劑量的瑞舒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減輕血栓負荷和改善微血管內皮功能,可以明顯降低C反應蛋白和hs-CRP的儲備水平進而降低患者的炎性反應[4]。眾所周知,C反應蛋白可以直觀的反應機體的炎癥水平,而hs-CRP指標高的患者左心室容易重構,發生心血管事件[5]。
瑞舒伐他汀是一種新型的他汀類藥物,具有很強的降低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升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消炎、擴血管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的作用。高劑量瑞舒伐的使用高效的穩定并逆轉了患者冠狀動脈斑塊形成,減少了患者神經內分泌的激活,刺激患者心臟內皮祖細胞的分化,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肌重構[6-8]。本實驗中,觀察組患者術前、術后均較對照組患者給予高劑量瑞舒伐他汀后術后心肌灌注分級(MBG3)級獲得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術后CK-MB、TnI和hs-CRP均低于常規劑量組并且術后3個月hs-CRP、LVEF、LVEDD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這些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時,觀察組患者亦未見明顯的肝毒性反應以及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冠脈介入術前給予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后炎癥反應的降低和減少心肌損傷具有明顯作用,值得在臨床治療中被考慮并推廣使用。
[1]陳文麗.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擇期介入治療患者近中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5):83.
[2]劉科衛,李曉燕,張國明.不同劑量瑞舒伐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擇期介入治療患者近中期預后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6):576.
[3]程國杰,王金波,曹樹軍,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冠脈介入術前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對心肌灌注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0):116.
[4]李騫.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SAA、hs-CRP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5):131-132.
[5]謝金紅,劉鵬,關懷敏,等.PCI術前早期大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冠脈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10,8(4):261.
[6]王法斌,李京波.他汀類藥物對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機制[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4018.
[7]黃宇翔.瑞舒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J].當代醫學,2014,20(22):111-112.
[8]潘永東,宋炳慧,王書清,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0):790-7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