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冰,胡火英,宋綠林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功能科,江西 新余 338000)
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與開放手術取石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洪冰,胡火英,宋綠林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功能科,江西 新余 338000)
目的 探討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與開放手術取石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將108例擇期手術治療的腎結石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順序抽簽后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對照組:開放手術取石術。觀察患者手術效果。結果實驗組結石清除率為90.74%(49/54),對照組結石清除率為75.93%(4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效果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后恢復情況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后并發癥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效果較好,患者結石清除率高,手術效果好,術后恢復較好,而且并發癥少,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B超引導;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開放手術取石術;結石清除率;并發癥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經皮腎鏡(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在治療腎結石方面,得到了較多應用。傳統的開放手術在治療腎結石方面,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創傷大,術后恢復難度高,難以被患者接受[1]。研究有效的治療措施,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十分必要。本研究對比研究了B超引導下標準通過PCNL取石術和傳統開放手術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2年6月~2014年8月來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108例擇期手術治療的腎結石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順序抽簽后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6.37± 4.98)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病程(4.33±1.22)年;結石部位:左腎結石24例,右腎結石26例,輸尿管上段結石4例;結石大小:0.9~5.3 cm,平均(2.08±0.77)cm。對照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54.94±5.14)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4.14±1.11)年;結石部位:左腎結石23例,右腎結石27例,輸尿管上段結石4例;結石大?。?.9~5.2 cm,平均(2.05±0.78)cm。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構成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腎結石診斷標準,經B超確診;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不符合本研究治療指征;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容易影響結果。
1.3 方法 實驗組: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颊哌B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置入輸尿管,留置導尿管。改為俯臥位,腹部墊軟枕。選取穿刺點,經B超引導,制造“人工腎積水”狀態,穿刺成功后,置入導絲,擴張穿刺通道,置入腎鏡,碎石,手術后常規復查,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對照組:開放手術取石術。手術切口選擇11肋下或12肋切口,常規完成手術。
1.4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3個月,觀察患者手術效果。主要觀察的內容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切口大小、離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手術情況,以后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術后發熱、術后延遲出血、結石殘留、切口感染、以及總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統計學軟件進行本研究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對比 實驗組結石清除率為90.74%(49/54),對照組結石清除率為75.93%(4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實驗組手術效果比對照組好,患者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少,而且切口相對較小,和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項目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mL)切口大小(cm)對照組(n=54)69.36±6.22 56.28±7.11 13.11±1.25實驗組(n=54)43.68±5.88a21.61±7.61a0.79±0.44a
2.3 兩組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手術后恢復情況比對照組好,實驗組的離床活動時間短,排氣恢復正常的時間短,而且住院時間短,和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恢復情況離床活動時間(d)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n=54)6.79±1.13 15.78±2.77 15.98±2.15實驗組(n=54)2.00±1.01a5.37±0.45a8.02±0.77a
2.4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手術后并發癥比對照組少,尤其是在術后發熱、結石殘留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對比(n)
腎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病癥,對患者造成痛苦。大多數腎結石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導致發生重度腎積水、甚至嚴重者發生尿毒癥,危及患者健康[2-3]。臨床治療腎結石多采取開放切開取石術,可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然而,其對手術技巧要求較高,術后創傷大,并發癥較高,不利于術后恢復,還存在二次手術的風險[4-6]。研究更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PCNL取石術是在直視下進行碎石和取石的手術,手術創傷較小,術后患者易于恢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效果比對照組好,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和切口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經PCNL取石術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容易被患者接受。實驗組手術后恢復情況比對照組好,離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可見患者術后易于恢復。
PCNL取石術在操作過程中,對于穿刺點和穿刺方向要求較高,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7]。通過成功的手術操作,減少腎實質損傷,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更好的碎石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結石清除率為90.74%(49/ 54),對照組結石清除率為75.93(4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后并發癥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PCNL取石術,患者的結石清除率較高,術后并發癥較少。在B超的引導下,準確定位腎盂腎盞,正確反映結石情況,清楚的了解穿刺路徑,減少了穿刺損傷等情況的發生。傳統的開放手術取石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易發生結石殘留、術后發熱等并發癥,部分患者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大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8]。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直接影響了治療效果,實驗組并發癥較少,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效果較好,患者結石清除率高,手術效果好,術后恢復較好,而且并發癥少,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黃桂軍,李溥,李國洪,等.B超引導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與開放手術取石術的療效比較[J].右江醫學,2011,39(4): 406-409.
[2]Wright A,Rukin N,Smith D,et al.'Mini,ultra,micro'-nomenclature and cost of these new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 techniques[J].Ther Adv Urol,2016,8(2):142-146.
[3]楊新彪,諸葛冬桂,李善軍.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建立經皮腎通道失敗原因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 (11):1083-1086.
[4]Gu SP,Zeng GH,You ZY,et al.Types of Renal Calculi and Management Regimen for Chines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J]. Indian J Surg,2015,77(Suppl 3):872-876.
[5]彭光偉,郭昌平,寇國義,等.B超引導下微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289例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7):908-911.
[6]李明果,林芝,李成山,等.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363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2,27(6): 455-457,460.
[7]Moosanejad N,Firouzian A,Hashemi SA,et al.Comparison of totally tubeles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and standard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for kidney stones:a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J]. Braz J Med Biol Res,2016,49(4):e4878.
[8]殷國民.B超引導兩步法建立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附208例報告)[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 (8):62-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