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兵
(安化縣人民醫院,湖南 益陽 413500)
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近遠期療效初步研究
何志兵
(安化縣人民醫院,湖南 益陽 413500)
目的 探討糖尿病腎病應用前列腺素E1治療的近期與遠期療效。方法抽取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80例進行研究,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40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糖尿病綜合治療,對照組加用氯沙坦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前列腺素E1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以及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時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結果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時尿蛋白、尿微量蛋白相比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尿蛋白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尿微量蛋白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研究組尿蛋白與尿微量蛋白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腎病實施前列腺素E1治療,有良好的近期與遠期療效,值得借鑒。
糖尿病腎病;氯沙坦;前列腺素E1;近期;遠期;療效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為嚴重的一類并發癥,也是引發終末期腎衰最為主要的原因[1]。盡早確診與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與患者生存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以往接診的患者多為中晚期,隨著近幾年診療技術提高,安化縣人民醫院接診的早期患者逐漸增多,這對延緩或逆轉糖尿病腎病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前列腺素E1屬于血管活性藥物,有良好的擴血管效果,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微循環與延緩病情[2]。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多以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腎病短期療效為主,缺少必要的遠期隨訪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該藥物對糖尿病腎病的近期與遠期效果,現本研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入選對象共計80例,均為安化縣人民醫院接診的確診為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入選時間2012年5月~2014年6月。入選標準:確診為2糖尿病;符合糖尿病腎病標準;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急慢性腎炎;發熱;尿路感染;酮癥酸中毒;近期腎毒性藥物引發蛋白尿等[3]。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0~70歲,平均(52.1± 9.4)歲;病程4~20年,平均(10.2±3.4)年。研究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1~70歲,平均(52.5±9.2)歲;病程4~21年,平均(10.5±3.1)年。臨床資料上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糖尿病綜合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或應用胰島素等,盡量將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及血脂等控制在正常水平[4]。對照組加用氯沙坦治療,每天1次,每次50 mg,口服。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前列腺素E1治療,每天1次,每次100μg前列腺素E1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實施靜滴。兩組患者均以連續治療4后為1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實施療效評價。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變化,記錄臨床效果,以及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時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并對比分析。
1.4 療效評價標準 本研究采取的療效評價標準[5]。(1)顯效:治療后皮膚瘙癢、嘔吐、惡心等癥狀消失,血肌酐降幅不低于30 mmol/L,尿白蛋白降幅不低于50 mg/L;(2)有效:治療后前述癥狀有所緩解,血肌酐降幅20~30 mmol/L,尿白蛋白降幅30~50 mg/L;(3)無效:治療后未能達到前述標準,甚至惡化。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相關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時尿蛋白、尿微量蛋白相比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尿蛋白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尿微量蛋白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研究組尿蛋白與尿微量蛋白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時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半年、1年時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較,aP<0.05;與對照組相較,b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半年治療后1年對照組(n=40)研究組(n=40)尿蛋白(mg)0.07±0.03 0.03±0.03ab0.04±0.02ab0.03±0.02ab尿微量白蛋白(mg/d)150.32±62.03 42.03±23.02ab46.34±21.60ab49.82±22.34ab尿蛋白(mg)0.08±0.04 0.07±0.03 0.06±0.04 0.06±0.03尿微量白蛋白(mg/d)148.93±60.34 125.02±57.32a68.03±30.05a88.34±50.29a
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最為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不僅影響患者康復,同時對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學習等也會產生影響。本病好發于中老年人,而且和糖尿病病程有著正相關[6],主要因腎小球動脈硬化及腎臟血流灌注不佳等引發一系列病變。糖尿病腎病早期起病比較隱匿,臨床表現多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極易被忽視,從而確診率不高。本病早期病情進展緩慢,若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可取得不錯的效果,甚至可逆轉。但是一旦確診且有大量蛋白尿,腎功能衰退速度明顯加快,各類治療效果均不理想,逆轉病情難度增大。從臨床研究來看,本病最為主要的特征為腎小球濾過降低、持續性蛋白尿、白蛋白尿排泄率超過200μg/min、尿常規蛋白陽性等。對于本病患者治療最為基本的措施為有效可能根治血糖、血脂、血壓等,進而予以其他藥物輔助治療,比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氯沙坦、前列腺素E1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是公認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藥物,不僅有血壓依賴性機制,而且有非血壓依賴性機制,一方面可降低全身動脈壓,另一方面可通過影響腎臟RAS系統,選擇性擴張腎小球出球小動脈。為了進一步探討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近期與遠期療效,本院實施了研究。
本研究針對接診的8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對照,均實施常規治療,對照組予以氯沙坦治療,研究組加用前列腺素E1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以及近期、遠期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糖尿病腎病有一定效果,長期應用能減少尿蛋白,并對腎功能起到保護作用。糖尿病腎病早期有明顯血流動力學異常,前列腺素E1屬于血管活性藥物,可擴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改善微循環灌注,從而改善腎臟血流動力學,增強腎血流量,對腎素-醛固酮活性產生抑制,減少腎小球血壓,殘存腎單位高灌注與高濾過均可得到改善,對于不同時期糖尿病尿蛋白都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中有明顯ET-1升高現象,采取前列腺素E1治療后,ET-1可顯著降低,作用機制主要在于通過發揮藥物的擴血管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從而改善外周循環,并加速受損血管內皮的修復。此外,近期有研究顯示該藥物還能有效抑制免疫反應,并抑制細胞因子活性及生成,從而減輕腎臟炎性反應,對腎臟可起到不錯的保護效果[6]。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實施前列腺素E1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均有不錯效果,但前列腺素E1治療取得的近期與遠期療效要更好,值得借鑒。
[1]李鵬飛,牟亞汝,辛穎,等.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腎病1年的隨訪研究[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3):482-485.
[2]牟亞汝,董建軍,辛穎,等.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短期與長期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0,29(1):20-23.
[3]丁紅,王宗謙,閔睿,等.脂微球前列腺素E1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0): 1770-1771.
[4]劉穎,李志琛,梅偉群,等.前列腺素E1微脂球制劑聯合纈沙坦逆轉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遠期療效研究[J].重慶醫學,2014,15 (13):1613-1615.
[5]王敏,張弛,李華珠,等.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療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醫學與哲學,2011,32(14):36-37,67.
[6]黃新添,陳建梅,劉燕靜,等.前列腺素E1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6):55-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