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娟,王杏英,彭雪梅
(1.江西省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腫瘤醫院乳腺科,江西 南昌 330000)
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維護與護理改進
邱娟1,王杏英1,彭雪梅2
(1.江西省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腫瘤醫院乳腺科,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 探討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維護與護理改進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選取留置PICC置管的患者共86例,按照管路實施時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給予對照組常規PICC置管護理,給予觀察組PICC置管維護與護理改進。觀察并發癥情況及其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0%,滿意度為95.3%,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ICC置管后對其進行維護與護理管理,能夠降低導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PICC置管;管路維護;護理改進;效果
PICC置管主要是指經外周靜脈為患者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管的尖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靜脈,從而為患者提供中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PICC置管主要用于接受長期化療、長期輸液等患者中,這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維護方便以及避免反復靜脈穿刺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但是,PICC置管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以感染最為常見,因此,采用PICC置管時需要做好管路的維護與管理工作。本研究將留置PICC置管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江西省腫瘤醫院留置PICC置管的患者共86例,按照導管維護管理的實施時間分為觀察組(2015年2月~2016年2月)和對照組(2014年2月~2015年2月),每組各43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4.68±5.86)歲;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5.84±5.97)歲。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PICC置管護理。主要包括:向患者講解PICC置管的相關知識,及時處理患者置管期間出現的感染癥狀。給予觀察組PICC置管維護與護理改進。具體如下:(1)建立PICC置管護理記錄表: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建立PICC置管護理記錄表,對患者自插管到拔管期間的管路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方便動態性了解患者置管后是否出現感染癥狀。(2)局部換藥操作:先將治療巾鋪墊于置管的肢體下,并將置管部位的貼膜揭取,打開無菌專用護理包,建立無菌區,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將貼膜及輸液貼打開,并將其放置于無菌區域內備用,然后將75%酒精及氯己定酒精倒于裝有棉球的藥杯內備用。戴上無菌操作手套,對置管部位皮膚進行清潔、脫脂待干,酒精不接觸穿刺點及導管,再皮膚消毒3遍,消毒范圍大于貼膜,待消毒操作結束后,取1條輸液貼固定翼,保障固定翼與穿刺點之間的距離應>1 cm,然后采用貼膜牢固固定外露管道,保障外露管道全部貼于膜下,若外露管道較長,則應先將其盤好,然后再對其進行粘貼,再取帶有無菌棉的輸液貼并將其墊于管道連接器上,然后打叉進行粘貼,最后取一條輸液貼對交叉固定的輸液貼進行固定,并標注換藥日期及其時間。(3)接頭消毒操作:使用無菌技術打開輸液接頭的包裝,用生理鹽水預沖接頭,取下使用后的接頭,用75%酒精棉片用力螺旋擦拭導管橫切面及外周,時間>15 s。最后再消毒接頭下方皮膚,范圍>5 cm× 5 cm,待干,將未使用的輸液接頭與導管連接,旋緊,連接輸液或沖封管。(4)沖管操作:準備生理鹽水、注射器以及配置好的肝素液與復合碘棉簽,將包裹接頭的敷料打開,常規消毒,采用注射器抽取10 mL生理鹽水,以脈沖式方法將生理鹽水推入到管道內,然后采用注射器抽取0~10 u/mL的肝素溶液5 mL,將其注入到管道內,最后對接頭進行覆蓋。(5)輸液操作:將已經排好氣的液體懸掛于患者的床旁,然后將包裹接頭的敷料打開,對接頭進行消毒,然后將輸液管與接頭連接。(6)加強管道維護:①局部換藥時間:局部使用貼膜每周為患者更換1次;局部使用無菌紗布每隔24 h更換1次;置管后24 h內進行1次換藥。②沖管時間:治療期間每天結束輸液后為患者沖管1次;輸入大分子藥物之后,每隔4 h為患者沖管1次;治療間歇期內每周為患者沖管1~2次。③無針輸液接頭更換時間:每隔7 d為患者更換1次輸液接頭,并于更換完成后進行沖封管。
1.3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數據處理,計數采取率(%),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0%,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0.5%。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置管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為95.3%,對照組滿意度為67.4%。對比兩組的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PICC置管屬于無痛治療的一種有效途徑,可以經中心導管為患者實施輸液、化療以及腸外營養供給等相關治療,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1]。但是,長期應用PICC置管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比如靜脈炎、導管堵塞以及感染等癥狀,其中,導管相關性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采用有效地方法對PICC置管后進行相關的管理與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PICC置管后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的主要是因病原菌進入到患者體內而引發,因此,無菌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局部換藥、接頭消毒以及使用液體等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要求,一旦出現疑似污染應立即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避免因污染而引發感染[2-3]。與此同時,對于執行PICC置管后管理的護理人員應該執行嚴格的考核上崗制度,需要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資歷或者是豐富的工作經驗,并于護理人員上崗操作前對其進行培訓與考核,保障護理人員的操作符合PICC置管后管理的相關要求[4-5]。再者,護理人員應該對置管的患者做好觀察與及時處理工作,嚴密觀察患者置管后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適感、發熱以及穿刺部位紅腫等狀況,應立即向醫師報告,并給予相應的處理[6-7]。此外,護理人員應該對置管患者做好相應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應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性,叮囑患者置管一側不應進行提重物、做引體向上或者是游泳等活動,并叮囑患者淋浴時應在肘彎部位纏上三圈以上的保鮮膜,將其用膠帶固定,避免因進水而引發感染,還應叮囑患者一旦出現膠布過敏現象應及時報告[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0%,滿意度為95.3%,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PICC置管患者進行管道的維護與護理管理,能夠降低導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PICC置管后對其進行維護與護理管理,能夠降低導管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患者的痛苦,延長PICC置管的使用時間。
[1]楊桂玲.PICC置管相關性感染的臨床分析與管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4):78-78.
[2]秦潔,胡昆芳,張虹,等.小兒PICC管的維護和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7):470-470,473.
[3]王靖,李小勤,翟榮君,等.網絡維護在降低化療患者PICC置管間歇期感染中的作用[J].海南醫學,2014,(8):1242-1243, 1244.
[4]陳雪梅.臨床護理路徑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護生教學中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2):200.
[5]譚海云,曾丹平,唐美華,等.上腔靜脈綜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及其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21):1980-1982.
[6]仇春勤.腫瘤患者PICC置管相關感染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4):2261-2264.
[7]尹蘇麗,王桂玲,胡素琴,等.PICC置管后日常護理實施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5):2059-2061.
[8]侯雪琴,季英.PICC置管滲液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 2015(15):1365-13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