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李 芬,馬玉卓,趙小紅
(1.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醫院,陜西 西安 710302;2.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3.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紅會醫院,陜西 西安710054;4.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 西安710068)
女大學生對艾滋病認知現狀及干預效果分析
楊 柳1,李 芬2,馬玉卓3,趙小紅4
(1.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醫院,陜西 西安 710302;2.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3.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紅會醫院,陜西 西安710054;4.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 西安710068)
目的 調查分析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艾滋病認知的現狀及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為高校開展相關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對西安某所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進行艾滋病知識健康教育干預,通過選修課和專題講座的方式階段性進行,為期6個月,共3次。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別在干預前(950份)和干預后(902份)進行問卷調查,獲得認知現狀并評估干預效果。結果 健康教育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概念的掌握顯著增強(95.9% vs 83.0%,χ2=77.486,P<0.01),對高溫消毒殺滅艾滋病病毒的知曉率明顯提高(90.6% vs. 73.6%,χ2=86.838,P<0.01),對安全套預防的知曉率明顯提高(85.6% vs 58.7%,χ2=159.382,P<0.01);干預后,對艾滋病各種傳播方式的知曉率均顯著提高(均P<0.01),對不會感染艾滋病方式的知曉率也均顯著提高(均P<0.01);但是,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病人的認知和態度在干預前后并無顯著性改變(χ2=1.742~2.817,均P>0.05);有60.3%的女大學生仍然希望通過專業人員知識講座和選修課的形式獲取艾滋病相關健康知識。結論 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高校應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艾滋?。唤】到逃慌髮W生;干預效果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而引發的全球性傳染性疾病。截至2014年底,全球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3690萬人,當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萬人,艾滋病相關死亡120萬人。艾滋病的流行及其所產生的社會經濟危害,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嚴重的社會問題[1]。我國艾滋病疫情雖然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2],但仍然出現逐年上升態勢,且感染者呈現低齡化趨勢,青年學生已經成為HIV感染高發人群[3]。本研究通過調查在校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認知情況,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并分析效果,以期為高校促進和開展積極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和客觀數據。
1.1研究對象
在陜西某所高職院校,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大一到大三的女生共950名,對其進行艾滋病認知問卷調查。被調查對象年齡在18~24歲,平均年齡21.7±3.1歲。干預前發放問卷950份,獲得有效問卷 919份,基線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96.7%。之后,通過選修課和專題講座方式對該校女生進行艾滋病知識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半年后再次對原整群隨機抽樣對象進行干預后問卷調查,干預后發放問卷902份,獲得有效問卷862份,干預后有效問卷回收率95.6%。
1.2調查方法和質量控制
自編大學生艾滋病認知調查問卷,包括艾滋病基礎知識、艾滋病的感染途徑、對已患艾滋病人的態度、今后需要獲得健康教育的方式。健康教育干預前后均采用同一調查問卷。調查員經過集中培訓,調查對象采用匿名自填問卷的調查方式,統一發放、收回,對調查現場質量控制,完成的調查表進行檢查,保證調查對象填寫完整,以確保調查質量,調查對象填寫調查表時予以解釋,避免調查對象不愿提供真實情況而引起偏倚。數據錄入前對數據進行檢查和核對,確保完整性和準確性,數據采用雙人核查錄入,保證其準確無誤。
1.3健康教育干預方法
編寫適合大學生的、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資料。內容涵蓋艾滋病的流行趨勢、艾滋病和HIV的基礎知識、感染途徑、防控方法、社會支持等內容。健康教育資料由主治以上婦女保健醫師組織,專家審定,并對參與健康教育干預的高校教師進行小組師資培訓,依據學生課程安排確定健康教育干預時間表和干預方式。本研究采取階段性干預方式,干預內容為艾滋病和HIV的相關知識,干預載體為選修課和專題講座,干預頻率為每3個月1次,每次45分鐘,干預時間為6個月,共3次。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整理后錄入數據庫,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干預前后抽樣分布比較
干預前后比較,被調查對象在年級分布(χ2=0.493,P>0.05)、地域分布(χ2=1.382,P>0.05)、民族分布(χ2=0.132,P>0.05)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均衡性較好,見表1。
2.2健康教育后對艾滋病及其預防知識的知曉率增加
健康教育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概念的掌握顯著增強(95.9% vs 83.0%,χ2=77.486,P<0.01),對高溫消毒殺滅艾滋病病毒的知曉率明顯提高(90.6% vs 73.6%,χ2=86.838,P<0.01),對安全套預防的知曉率明顯提高(85.6% vs 58.7%,χ2=159.382,P<0.01),見表2。
表1 干預前后抽樣分布比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sampling 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女大學生對HIV基本知識情況掌握對比[n(%)]
Table 2 Comparis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HIV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n(%)]

2.3健康教育后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知曉率增加
健康教育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女大學生對艾滋病各種傳播方式的知曉率均顯著提高(均P<0.01),對不會感染艾滋病方式的知曉率也均顯著提高(均P<0.01),見表3。
表3 健康教育前后女大學生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

認知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HIV/AIDS transmission route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n(%)]
2.4健康教育后對艾滋病病人的認知和態度
健康教育前后女大學生對艾滋病患者的認知和態度無顯著性改變,對艾滋病患者仍有抵觸情緒。其中對艾滋病患者態度的調查包括:愿意和已知艾滋病患者共同進餐;愿意和已知艾滋病患者朋友交往;害怕傳染、與他絕交;不絕交,但處處保持距離,慢慢疏遠;繼續關心和幫助他們。以上各個方面在干預前后均無明顯差異,(χ2值分別為1.742、0.373、0.109、0.009、2.817,均P>0.05)
2.5希望今后獲取健康教育的形式
有60.3%(520/862)的女大學生仍然希望繼續通過專業人員知識講座和選修課的形式獲取健康教育知識,其余相關的獲取形式為上網、心理咨詢、廣播電視,分別為19.3%(166/862)、13.3%(115/862)、7.3%(63/862)。
3.1健康教育后女大學生對艾滋病預防和傳播途徑知曉情況明顯改善
大學生對AIDS/HIV的認知教育容易被忽略[4],本研究采取階段性健康教育干預,干預后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有了更好的了解,其中認為安全套可以有效預防艾滋病感染的認知,由健康教育前的58.7%提高到85.6%。健康教育后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的認知較前有了更高的重視,不再認為艾滋病離自己會很遠,說明高校開展的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作用明顯,提高了自身認知能力。
在健康干預后調查的862名女大學生中,女大學生對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艾滋病的三種主要傳播途徑從由原來72.0%的知曉率升高到健康教育后的86.1%;其中最易引起艾滋病性傳播途徑中的同性戀“男男性行為”的知曉率由健康教育前的35.0%上升到55.7%。認為蚊蟲叮咬不會感染艾滋病的比率也從健康教育前的14.4%明顯上升到84.0%,其原因為健康教育前大部分女生認為蚊蟲會通過吸允血液來傳播HIV,健康教育后了解到:首先蚊蟲口器上和從被叮咬處進入人體內的HIV數量遠不足以引起感染;其次蚊蟲吸血和排出唾液是由二個管道進行,血液的吸入是單向的,不會再吐出來,因此,蚊蟲在叮咬吸血時,不會將自身已吸入的血液再反吐到被叮咬的人體內,所以蚊蟲叮咬不會感染HIV。
3.2健康教育干預對改變HIV認知的局限性
從研究結果看,干預后,高校學生對性行為的安全意識增強,AIDS和HIV相關知識的認知率明顯提高。但是,健康教育后大部分女大學生對艾滋病患者的態度無明顯改變,對艾滋病患者仍有抵觸情緒。其原因可能是在健康教育時側重于生殖健康知識和艾滋病的基礎知識,而忽視了對艾滋病患者的正確態度的認知。雖然我國積極進行艾滋病的反歧視宣傳,使大學生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態度變得更加理性,不再過多排斥,但仍有部分同學在心理上對艾滋病感染者持有消極的態度,也更說明這部分人群有幫助艾滋病患者的意識,但沒有具體行為,提示對大學生進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中不能只傳授相關知識的,還應提高對其艾滋病的整體認識,改變對艾滋病患者的看法,端正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態度。
3.3高校開展艾滋病和HIV健康教育的意義和針對性
在世界各國長期與艾滋病斗爭過程中總結的重要經驗就是以青少年作為重點防御人群[5],也是艾滋病預防控制的主要力量[6],做好行為干預被認為是抵御生殖道感染[7]和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由于大學生為高危易感人群,作為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重點對象,進行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其宣傳教育知曉情況并不理想。目前很多大學生缺乏對AIDS/HIV知識的正確了解。某項調查顯示[8],58.0%的學生擔心與HIV感染者在一起會傳染艾滋病,而不愿意和他們一起工作學習,這些說明高校學生對艾滋病有著許多誤區,從而導致青少年群體對AIDS存在著一定的恐懼心理。另外,因為男男同性戀導致的高校青少年艾滋病比例的增高,也應提高男大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普及,減少不良行為發生。
總的來說,健康教育使女大學生對艾滋病和HIV在相關認知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提高了她們的相關行為和意識,提升了女大學生的自身保護能力,使女大學生在知識行為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也存在的一定的不足,所以今后的教學中要相應改善教學內容,可以優選將艾滋病預防教育整合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普遍提高大學生對艾滋病知識的正確認識。
[1]Haroun D,El Saleh O,Wood L,etal.Assessing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 HIV/AID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J].PLoS One, 2016, 11(2):e0149920.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5年1月全國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5, 21(3):175.
[3]張娟, 曾梓. 男男性行為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現狀及預防控制[J]. 職業與健康, 2015, 31(8):1132-1134.
[4]Nubed C K,Akoachere J F.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HIV/AIDS among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Fako Division, South West Region, Cameroon[J].BMC Public Health, 2016, 16(1):847.
[5]Lubinga E,Maes A A, Jansen C J.How peer conversations about HIV/AIDS media messages affect comprehension and beliefs of young South African women[J]. SAHARA J, 2016, 13(1):68-80.
[6]Gómez C A,Tat S A,Allen D,etal.What will it take to end the HIV/AIDS epidemic linking the most disenfranchised into care through outreach[J].AIDS Patient Care STDS, 2017, 31(3):122-128.
[7]花靜,朱麗萍,秦敏,等.高中、職校生性與生殖健康干預對知曉率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1):26-28,31.
[8]朱敏,崔麗.大學生艾滋病預防和性健康教育項目評估淺析[J].衛生軟科學,2012,26(10):902-904.
[專業責任編輯: 于學文]
Cognition statu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YANG Liu1,LI Fen2,MA Yu-zhuo3,ZHAO Xiao-hong4
(1.SchoolHospital,ShaanxiVocationalCollegeofNationalDefenseIndustry,ShaanxiXi’an710302,China;2.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61,China;3.RedCrossHospitalAffiliatedto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54,China;4.ShaanxiPeople’sHospital,ShaanxiXi’an710068,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statu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knowledge was held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Xi’an. The grading interven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elective courses and seminars. There were 3 times of intervention lasting 6 months. The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for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before (950 cases) and after (902 cases)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get cognition status and evalu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s of AIDS. Results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IDS related knowledg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tervention (95.9%, 83.0%;χ2=77.486,P<0.01), the awareness rate of using high temperature disinfection to kill HIV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90.6%, 73.6%;χ2=86.838,P<0.01), 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using condoms to prevent AI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85.6%, 58.7%;χ2=159.382,P<0.01). After intervention, awareness rates of all kinds of AIDS transmi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llP<0.01), and awareness rates of not contracting HIV methods also increased remarkably (allP<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AIDS patient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χ2value ranged 1.742 to 2.817, allP>0.05). There were 60.3%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 still hoped to obtain AIDS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through professional lectures and elective courses.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AIDS knowledge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in AIDS health educatio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health educati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tervention effects
2015-12-07
楊 柳(1977-),女,主管護師,碩士,主要從事青少年和婦女保健工作。
李 芬,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7.03.008
R512.91
A
1673-5293(2017)03-02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