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當代的特色政黨制度,該制度不僅和西方國家的兩黨制和多黨制有所區別還不同于前蘇聯式的一黨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符合社會各階層利益的政黨制度,是符合中國現實國情的政黨制度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政黨;多黨合作;協商民主
[作者簡介]李振鵬(1993-),漢族,天津市,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初級職稱,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中圖分類號] D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4-0022-02
政黨作為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集團利益的一部分積極分子,肩負著維持一個國家穩定、長遠、自信自立發展的重要使命。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使命,中國政黨在結合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正是在這樣的政黨的領導及政黨制度的指引下,才成就了如今綜合實力強勁的中國。那么,中國政黨及政黨制度到底有著怎樣的優勢和魅力呢?從政黨及政黨制度的含義、當代政黨制度的特征、中西方政黨的關系來探索堅持和發展中國當代政黨制度的必要性。
一、政黨及政黨制度含義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進入了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世界各國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各國自身的政治建設。政黨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統治階層的政治組織。當今世界,各國都通過政黨領導作用的發揮來整合各自階級的利益,實現各階層利益的平衡。中國政黨組織具有利益表達和綜合功能、政治社會化功能、抑制或參與公共權力的功能以及挑選和培養并輸送精英的功能。當然,這些功能的實現是需要依靠于政黨制度的。政黨制度的發展是各國實行政黨政治的必然結果,政黨制度逐漸成為各國政治制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當代各國實現政治發展、建設政治強國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核心。正如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曾說:“政黨不僅是現代政治組織的獨特形式,而且是它的中心。”①簡言之,政黨制度就是一個國家通過政黨進行政治活動的方式或狀態。而一國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必須堅持以這種政治活動的方式或狀態為中心。在當代,我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僅是我國當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政黨政治中一種嶄新的政黨制度。這種政黨制度符合當代政治發展的趨勢,緊跟當代政治發展的潮流,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中國當代政黨制度顯著特征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當代中國的政黨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兩黨制和多黨制,又不同于前蘇聯高度集中的一黨制。我國當代政黨制度既有政黨制度的一般規律和一般特征,又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和特點。通過對政黨制度的了解與分析,可以將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歸納為以下兩點: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共產黨執政、各民主黨派參政。概括來說,我國政黨制度是新型政黨關系的制度總結和理論創造;我國當代的政黨制度是協商民主思想的集中體現。我國當代政治制度的形成是在經歷了六十多年的探索路程才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穩定的。我國當代政黨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在這次會議上得以正式確立;1954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為我國政黨制度確立了法律基礎。中國政黨清楚的知道,中國近代革命和現實國情決定“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一黨制是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關于中國應該實行什么樣的政黨制度,毛澤東認為:“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相互關系,這種觀點是錯誤,必須與其他政黨和政治力量進行合作。”②“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③這一政治見解的明確表明了中國政黨人員從黨的第一代領導人開始就不搞一黨專政,而是堅持以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意見的先進思想來實現黨政建設工作,充分體現了中國黨政領導方面的先見與睿智。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體多元性的政黨制度。這種政黨制度兼具一元和多元的優勢,杜絕了西方多黨制的黨爭之弊,克服了西方由于黨派的政治主張嚴重分野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穩定,避免力量相互抵消,通過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廣泛吸收各民主黨派合理建議,形成統一意志,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好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在如何處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關系方面,中國共產黨選擇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通過實行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基本方針,有利于防止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同時出現一黨盲目自大、獨斷轉行的問題;有利于避免或減少政黨無視中國社會各個民主階級利益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有利于增強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權力的監督,減少黨內腐敗現象的發生;有利于黨聽取各民主黨派的合理建議和意見,為完善黨的建設,提高黨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及更好的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奠定基礎和提供依據。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當代特色的政黨制度,明確的劃分了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政黨”一詞突破了西方傳統的兩黨制與多黨制和某些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黨制、突破了關于政黨與政權之間關系的“傳統觀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名詞的具體表現。在當代社會,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只能是進行政治領導,各民主黨派組織上是獨立的,都是把憲法作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獨立的組織機構。對各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不能進行組織和行政領導,這表明中國共產黨不會去命令、干涉、操控各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也不是強迫和命令而是通過宣講教育和民主協商來讓各民主黨派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毛澤東在《抗日根據地政權問題》一文提出,“所謂領導權是以黨的正確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說服和教育黨外人士,使他們愿意接受我們的建議。”④因此我國政黨間獨立平等的地位是我國政黨制度的一大優勢,我國各政黨之間獨立平等的地位是保持我國政黨制度穩定性的前提。
三、比較中西政黨間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西方國家普遍推行資本主義或資產經濟,而中國推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基礎上的差異決定了中西方政黨組織和政黨制度的差異性。因為西方各國實行資產階級私有制的經濟制度,所以其在政治上黨派的表現就是各個黨派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其政黨的階級利益各不相同,導致各政黨之間的關系是對立和競爭的,因而各政黨在政治上的表現形式只能是執政黨和反對黨、在野黨的關系。西方各政黨都把執政作為根本的目標,在執政競選上鼓吹各自執政理念,攻擊其他參與競選的黨派。在西方多黨制中經常會出現因利益趨同而形成的暫時“結盟”,西方各黨派之間更多的是一種“你下我上”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注重無產階級的政治發展方向。歷史的經驗教訓和無產階級的革命成功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新中國。在當代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擁有共同的政治目標——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擔負起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重任。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必然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和執政黨這一根本地位,各民主黨派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履行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義務。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與西方各政黨之間競爭關系有很大的不同。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利于吸收各民主黨派的合理的科學意見,有利于提高政府進行決策的效力,有利于中國黨政及黨政制度實現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和為推動當代人類政治文明建設做出自己貢獻的目標和愿景。
四、堅持和發展中國當代政黨制度的必要性
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需要。現階段,我國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聯盟。各個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建言獻策,充分表達本黨派的利益,有利于新時期人民民主可以更好的實現。尤其是中國完成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經濟發展的迅猛增速,使我國經濟社會開始進入轉型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前進和發展。但與此同時,由于利益主體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政治訴求壓力也逐漸增大,給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的順利轉型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而通過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能夠使黨可以更好的傾聽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訴求,使黨的決策更加民主化,為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問題的解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引導。
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提高現代化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特色的政黨制度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這一政黨制度是實現經濟增長、社會安寧、民族復興的重要政治制度保障,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國的特色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執政黨的重要的執政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曾引用“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⑤這一名句來闡述中國黨政制度建設的基本理念。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豐富政黨合作經驗的政黨。相信,在這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科學理念指導之下,中國共產黨在今后的改革發展中以及當代中國的政黨制度建設中一定會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并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世界政治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
[注釋]
①當代史導論.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第124頁.
②學習《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閱讀文件選編.中央黨史出版社,1992:第115頁.
③毛澤東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742頁.
④毛澤東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第743頁.
⑤習近平用典.人民日版出版社,2015:第45頁.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3]當代史導論[M].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4]習近平用典[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9-22.■